首页 > 历史 >

【惠州五千年】葛洪与罗浮道教

2018-09-03 18:52:32 网络整理 阅读:101 评论:0

原标题:【惠州千年】葛洪与罗浮道教

葛洪(283~343),字稚川,江苏句容(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南)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医药学者、炼丹家。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博览经史,熟读百家之书,以儒学知名于世。又受从祖葛玄影响,好神仙导养之法,跟随葛玄弟子郑隐研修灵宝经。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嵇含被任命为广州刺史,举荐葛洪为参军。葛洪到广州后听到嵇含遇害的消息,于是入罗浮隐居修道。当时的南海太守鲍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道行高深。葛洪遂拜鲍靓为师,娶鲍靓女鲍姑为妻,从受《石室三皇文》,直至晋愍帝建兴二年(313)才离开罗浮返归故里。晋成帝咸和七年(332),葛洪听说交趾产丹砂,可用于修炼丹药,一再上书求为句漏令(句漏山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终获成帝准许,率子侄南下至广州,被当时的广州刺史邓岳挽留,上表荐其任东官(惠州前身)太守。葛洪坚决推辞,重入罗浮,炼丹修道,著述不辍,直至逝于山中。

【惠州五千年】葛洪与罗浮道教

葛洪二入罗浮修道,留下了不少奇谈异闻。例如,相传住在广州的鲍靓常常夜入罗浮冲虚观,与葛洪长谈至天亮才离去。人但见其来而门无车马,独有双燕往还,好生奇怪,便设法把燕子网住,一看,原来竟是鲍靓穿的一双鞋子。于是,好事者便在鲍葛晤谈处建了遗履轩。关于葛洪的死,《晋书》本传又有这样的记载:一日,住在罗浮山的葛洪忽然寄书给广州刺史邓岳,说是“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待邓岳匆忙赶往道别,葛洪已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相传葛洪尸解后的遗衣被葬在冲虚观右侧半山腰,后人为其立 “衣冠冢”碑。

【惠州五千年】葛洪与罗浮道教

所谓“尸解”,若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似乎荒诞不经,但对于虔诚的道教徒来说,得道成仙不但真实可信,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极终境界。正如汤一介先生所说:“几乎所有的..提出的都是讨论‘关于人死后如何’的问题,然而道教所要讨论的则是‘人如何不死’的问题。”葛洪对道教的最大贡献,恰恰就在于他对这一问题首先作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回答,初步建立起神仙道教的理论体系。他认为神仙实有,只是一般人为能力和经验所限不能识别判断。人是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但不能仅靠方术,还必须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内修形神,外攘..,积善立功,“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很显然,葛洪的神仙道教理论引入了儒家传统思想,有着浓厚的伦常观念和入世色彩。他把《抱朴子》分为内、外篇,“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正见其外儒内道的思想框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