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曾侯乙编钟刻有3775字铭文,体现中华文字向书法发展

2018-09-24 21:32:15 网络整理 阅读:73 评论:0

曾侯乙编钟刻有3775字铭文,体现中华文字向书法发展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硕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曾侯乙墓葬的发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曾侯乙编钟在体现音乐性能完美、铸造工艺高超的同时,还尽显书法艺术精湛、修饰装饰之美。

曾侯乙编钟铭文笔势流畅飘逸

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这些内容是现在研究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

张硕表示,曾侯乙编钟铭文除了在音乐方面的价值之外,从书法的角度,也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书法艺术的水平。

郭沫若认为,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或装饰化,是春秋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

张硕表示,曾侯乙编钟铭文恰好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进程中的这一重要节点。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是中国文字向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战国时期错金工艺进一步发展,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硕说,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圆润秀劲、端严华丽,在金文中别具一格,其具有“字体修长秀美,笔势流畅飘逸,结构简繁统一,布局整齐有序”的特征。

体现战国时代青铜冶铸的成就

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商代中期大体已经形成,到了战国时期也就是曾侯乙所在的时代,达到了一个巅峰。张硕表示,曾侯乙编钟就是战国时代青铜冶铸的高度成就。

在曾侯乙墓中,一共出土4640余件青铜礼器、乐器,加上青铜质地兵器、车马器在内,重达10吨之巨,消耗的铜、金、锡、铅等金属约12吨。这些青铜器物造型之复杂,纹饰之精美,世所罕见。

张硕告诉记者,通过现代科学鉴定,在其制作工艺上,综合使用了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及熔模铸造技术。而曾侯乙编钟的铸制,则包含了精确的声学、音律学、冶金技术和精密铸造技艺以及天文学等多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成就。(长江日报融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