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弹劾了二干石的贪污高官数人深受汉安帝赞赏

2018-12-15 22:41:15 网络整理 阅读:186 评论:0

王畅,字叔茂,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出身于豪族世家。父亲王龚,字伯宗,初被举为孝廉,稍后升为青州刺史,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弹劾了二干石的贪污高官数人深受汉安帝的赞赏,拜为尚书。建光元年(121),汉安帝又提升他为司隶校尉。次年,升为汝南太守。王龚崇尚学识,喜欢有才华的士人,并注意推荐提拔他们,后来著名的党人领袖陈蕃就是他引荐的。永建元年(126),王龚被征为太仆,后转任太常,三年后出任司空,不久又拜为太尉。王畅就出身于这样一个豪族权贵之家。少年时,王畅就以清正朴实著称于乡里,被察举为孝廉。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王畅却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就。当朝权臣、大将军梁商听说后十分敬佩,特意征他为佐吏。王畅任职后不负厚望,干得极为出色,连连高升,成为尚书令。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弹劾了二干石的贪污高官数人深受汉安帝赞赏

不久,王畅出任齐王喜的国相,辅佐刘喜治理齐国。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征辟他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百官及京畿地区的郡县官员。不久,出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王畅以秉公执法、清正廉洁,闻名全郡。不幸的是,他被牵扯进一桩案子里,被罢官。桓帝让三公推荐人材。太尉陈蕃盛赞王畅清正廉洁,公而无私,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正气,是个难得的人才。由于陈蕃的力荐,王畅被重新起用,进入尚书台做了一名尚书。当时,一部分朝廷官僚、在野士大夫联合太学生,形成了一股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势力,他们以太学为基地,评说时政。河南尹李膺、太尉陈蕃和尚书王畅是反外戚宦官专权的领袖人物,受到人们的拥戴、推重,特别是太学生们,对他们三人极为崇拜,太学中流传着“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之语。李元礼即李膺,陈仲举即陈蕃,王叔茂即王畅。被宦官集团控制的桓帝在永康元年(167)下诏,把党人二百余人皆放归田里,禁锢终身。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弹劾了二干石的贪污高官数人深受汉安帝赞赏

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但是,在朝反宣官的势力、在野的名士与太学生们不畏强暴,他们互相标榜,进行斗争。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被誉为“八俊”说他们是当世的英杰。永康元年(167)十二月,桓帝死,灵帝即位,起用陈蕃,被禁锢的党人一一被起用,王畅被拜为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太守。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家乡,这里帝亲皇戚很多。他们为非作歹,肆意妄为,多任南阳太守毫无办法。王畅上任后,不畏强权,把违纪犯法的帝亲皇戚抓起来治罪。碰巧朝廷大赦天下,这些人都逃脱了制裁。眼看着这些地痞恶霸道遥法外,王畅感到十分气愤,决心设法严惩他们。他颁布一道命令:凡是贪赃二千万以上的如果不主动向官府自首报案旦查出,没收他们所有的财物;若有人敢隐藏躲避,就派官吏到他们家,拆屋砍树,埋井平灶。不法豪强得到了沉重打击,豪右大族惶惶不可终日。功曹张敞看到王畅用刑过严,恐怕引起群愤,劝王畅不仅要用严刑,还应通过教化来治理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