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诸葛亮长年隐居山林,他怎么那么清楚知道这天下大势的?

2018-12-23 04:30:18 网络整理 阅读:72 评论:0

诸葛亮所著的《戒子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诸葛亮隐居,并不是说就呆在草庐看书,,哪也不去,如果是那样,那不就成书呆子了?刘备也不会三顾茅庐了?记得《三国志》描写三顾茅庐里,刘备前两次都没能见到诸葛亮,后来从书童以及诸葛亮的岳父弟弟那得知,诸葛亮游历去了。所以诸葛亮隐居仅仅是不入仕的意思。

诸葛亮长年隐居山林,他怎么那么清楚知道这天下大势的?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和他是好朋友。他朋友也不是一般人。看人不需要接触很久,像诸葛亮这样有眼光有智慧的人,很多时候从那些人做事的方法的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其人如何所以对人才清楚这方面才是原因。换了别人,就算是天天见面的人也很难看出其人如何,其才如何。

诸葛亮长年隐居山林,他怎么那么清楚知道这天下大势的?

​那他是怎么知道天下大势的呢?我想,他应该看到了一些别人没发现的规律性东西。就像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设想一样。当时天下可是N多人的。益州刘璋、荆州刘表、汉中张鲁、西凉马超。各地小势力一群一群的,而只有诸葛亮知道那些人都不成器,心中有了怎样把他们取而代之的方法,这个不是说打听能听到的。更多的是思考的结晶,是智慧的表现。“而且如果找人打听,也是道听途说,可能会以讹传讹,让信息有偏差的呀”偏差的只是表面的信息,也就是细节方面。而对诸葛亮这种心怀天下的人来说,不是看热闹的,是看门道德。有用的只有事件的实质。这些都是通过思考才能领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