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贾诩“毒士”标签背后的为人之道

2019-01-27 22:11:41 网络整理 阅读:67 评论:0

贾诩字文和,稍微熟悉三国的人说起他总会想起他“毒士”的绰号,以及“文和乱武”煽动李傕郭汜叛乱,攻陷长安,再次导致天下动荡的元凶。而这样一个无所不为的“毒士”,最后却官至太尉,以七十七岁高龄善终,实在是令人啧啧称奇。陈寿在《三国志》中把魏国开国元勋荀彧、荀攸、贾诩并列合传,更可见其地位之高。这不,南朝的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看不过去了,评论说: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馀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意思是说,给功臣作传,要分好类啊。

贾诩“毒士”标签背后的为人之道

如张良是有青云之志的高洁之士,哪里是陈平这种人比得了的。然而汉朝的重要谋臣就他们两个,所以前朝的史书把他们俩合传也算合理。可是魏国像贾诩这种人就海了去了,不把贾诩和程昱、郭嘉等人合传,反而和二荀并列,贾诩的为人和二荀相比较那就如同蜡烛和月光一般,天差地远。他配吗?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贾诩凭什么有资格和二荀同传。贾诩是凉州武威人,在东汉时期属于边远地区,他又非出身于豪门贵族,相比出身于颍川荀氏的二荀,离政治中心是十万八千里。别说问鼎三公,能在乱世中保全一条性命就已是不易了。一次在回乡途中,贾诩和同伴数十人被叛乱的氐族抓获,难逃一死。

贾诩“毒士”标签背后的为人之道

贾诩大吼一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他所说的段公是当时有“凉州三明”之称的段颎,段颎一生百余战,平定羌族叛乱,在凉州那是威名赫赫,众人果然不敢加害,反而对贾诩好好巴结,把他送走了。贾诩凭着随机应变捡了一条命,大概也在心里暗暗建立起来一道准则:什么道德信义,乱世之中,保住自己的性命最重要。之后贾诩在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下当差,,董卓在长安被吕布所杀,牛辅脱离军队孤身逃跑,结果被手下刺杀。西凉军群龙无首,剩下的李傕、郭汜等军官纷纷准备逃亡。

标签:三国 贾诩 谋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