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故宫的午门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本来不是用来午门斩首

2019-03-25 03:16:44 暂无 阅读:581 评论:0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摆布两个掖门,开在器材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离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是以从午门的后头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

傍边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收支;皇帝大婚时,皇后能够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能够此后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收支左侧门,宗室王公收支右侧门。摆布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办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收支。

故宫的午门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本来不是用来午门斩首

午门正中门楼摆布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伐鼓,都有划定。皇帝祭奠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奠太庙时伐鼓;皇帝升殿举办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当然,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布第二年的历书,举办颁布典礼,叫“颁朔之礼”。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错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科罚的为数颇多,就地被杖打灭亡的这种说法是没有的。

1、立诏

是颁布皇帝圣旨的处所。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阴历十月一,颁布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办公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办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故宫的午门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本来不是用来午门斩首

2、科罚

明代皇帝惩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办。

明代时,若是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庄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先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成长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男,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就地打死。

有名心学人人王阳明因弹劾当朝大寺人刘瑾被着以廷杖也在此地。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续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命令施行廷杖责罚,就地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撒布。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罪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需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法场处决的。

3、彰显皇威

每逢重大典礼及主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列施展皇帝威武的仪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