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品读 | 永春篾香,一曲“水与火之歌”

2019-05-06 06:28:40 暂无 阅读:1231 评论:0
品读 | 永春篾香,一曲“水与火之歌”

作者:吴剑锋 张逸之

起原:《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5期

空气中举止着香料特有的芬芳,一条木栈道将各家屋顶连成晒香场,密密麻麻铺满了金色和红色的篾香,远了望去俨然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

这里,是有着“中国香都”佳誉的福建永春,由此走出的篾香,将遍布国内外的宫殿庙堂及平常公民家。

时光流转千年,燃于“火”中的永春篾香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自宋元时期追随..商人从海上而来,到向海而生,一尺长的篾香浓缩着万里海丝路。即使在今天,点燃一支香,人们依然能在袅袅余烟中感触到昔时踏浪而来的点点商船,以及浩渺烟波中漫溢的异国芬芳。

因水而生,如火生生不息。永春篾香,是一曲“水与火之歌”。

海上来客

以藐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涂于篾骨而成,是一种选用上等芬芳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珍贵香料——位于永春达埔镇的香都博物馆,如斯阐述篾香的寄义。

永春篾香是器材方文明交汇的产品。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中,假寓泉州的..人后裔蒲寿庚家眷带来本地制香身手,并依托雄厚的海上实力,垄断泉州香料国外商业近30年。

对于..先祖的汗青,本年65岁的蒲氏后人蒲良宫已经无从得知,但小时候在古籍上看到的“豆芽般的文字”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1646年,我们家眷从晋江东石迁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买卖从原先的经营香料成长到建造篾香。”

蒲良宫说,家眷将制香手艺教授给了恢弘乡亲,由此永春的制香史得以开启。

此后的岁月里,虽扎根山间,永春香依然向海而生。

蒲良宫回忆,为了获得更好的香料,爷爷蒲树礼曾让父亲去越南开设“蒲庆兰香室”分店,将本地采集的沉香、肉桂等香料,运到总店进行配制生产,再销往东南亚、..、欧洲等地。

品读 | 永春篾香,一曲“水与火之歌”

位于福建永春达埔镇的汉口制香厂里,摆放着一捆捆篾香 吴剑锋/摄

事实上,早在蒲寿庚之前,香与丝路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秦汉时期,作为雄踞东方的壮大帝国,域外香料大量进入中国,彼时香只是贵族生活特有的点缀。进入宋元时期,香药大量进口,文人不光用香、制香,还研究香药及合香之法,达官贵人相聚品香成为一门艺术。

行走在永春的陌头巷尾,仍能看见当初“满城飘香”的盛景。在五里街镇吾边村的湖安岩,斑驳的门壁上,“香国”二字清楚可见。

在蒲良宫看来,香在民间的盛行,与..崇奉互相关注。泉州古称佛国,无论是祷告神明,或是祭先供圣,都离不开三炷清香。“卷烟缭绕通九界”,是以,永春出口的香普遍撒布于海丝沿线的释教国度。据悉,在东南亚区域,每发卖3根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

薪火“香”传

蒲良宫的名字在闽南语中读音与“良姜”沟通,这是制香的一种原料,而他的孙女,同样以沉香中的一种珍品——奇楠为名。

“以香为名”是蒲氏家眷的世代传统,背后是传承手艺的使命感。

“我们祖祖辈辈有一个理念,不管赚多赚少,都要把老祖宗的身手传承下去。”

蒲良宫说,在蒲家,5岁接触香料,9岁进修制香……每一代人几乎都是遵循如许的措施走来的。

回忆9岁初学制香的景遇,蒲良宫说,其时祖母把竹锅刷作为演习用的篾香,将手柄一截去掉,两三个刷子的细丝并在一路,就成了一束香。

“天天上学回来就演习展香、抡香,时间一长关节酸痛是常有的事”。

永春篾香讲究“手艺”。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晒香、跺香……一尺长的篾香背后,是十多道工序的层层叠加。

作为家眷第17代传人,蒲良宫对这套工艺信手拈来。现在,距离永春西安路“蒲庆兰香室”店面几步远的处所,蒲良宫一家产初制香的作坊依然留存着,这里接近许港船埠,制成的香可纵贯泉州港运往各地。

履历了几代人的劳作踩踏,略显逼仄的小作坊随处可见斑驳的地砖。但石墙之内,有着百年香味的积淀,时间的流逝都显得迟缓。

时至今日,蒲良宫仍会在这里搓粘粉、掷香花,从事着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事。

品读 | 永春篾香,一曲“水与火之歌”

在兴隆香业,工作人员在演示香道 吴剑锋/摄

身处“机械换人”的年月,永春一带的很多制香人对“手工”怀有一种执念。

从制香过程到香料配比,他们仍沿袭着数百年前祖先留下的方式,仅在个体环节用机械替代,甚至连制香的器具,都用着“传家宝”。蒲良宫的作坊里,仍留存着数代撒布的香壶和碾槽。

永春制香人分外器重手艺的积厚流光。走进1978年创立的汉口制香厂,一根笔直的烟囱静默竖立,工人们在红与黄的交织中穿行,将一捆捆香整洁摆放在骄阳下,这些工人多是村子里上了年数的师傅,历久耳濡目染下,进修制香对他们来说算不上难事。

自1979年以来,一代代制香人从这里走出,带走传统的制香手艺,尔后在各地兴办香企,一如从香炷里掸落的烟灰,在周围形成新的财富集群,也传承着永春香的芬芳。

蒲良宫说,一款好的香品,不是短时间就能调制出来,有时候需要两三代人的频频调试,才能做出经典的香。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都继续了“蒲庆兰香室”的工作,8岁的孙女蒲奇楠更是在客岁以“蒙眼闻香”的身手登上电视荧屏,一支篾香后继有人,这让蒲良宫倍感欣慰。

古香新韵

因水而生的永春篾香,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与立异中陆续红火的生命,陈旧工艺和现代工业互相交融。

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产物单一的禅香,正朝着保健摄生、文化创意等范畴络续拓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水货,在现代焕发出极新的活力。

1971年出生的林文溪从小对制香身手乐趣粘稠。15岁那年,他就进入汉口制香厂进修制香。1994年,林文溪开办了“兴隆香坊”,引进进步制香手艺和机械设备,鞭策传统财富进入现代化规模生产。

林文溪说,立异是对传统身手最好的传承。为了打开北方市场,他前后花了5年、花消香料数十吨,终于在2007年研发出无烟香,解决了北方冬天室内熏卷烟气沉积的问题。

2012年,他捕获到国人对健康摄生香的需求,敏捷在全国设点发卖,在各地建了香道体验馆,还创作了永春香文化主题曲,鞭策永春香进入公共消费范畴。

“以前茶叶店怕香,如今没有香,茶都卖不出去。”林文溪说,“今朝家居香已占公司发卖总额的30%。”

在兴隆等企业的带动下,永春香业解脱了朝拜用香的窄小界说,起头进入平常公民家。同时,永春县专门出台了搀扶香财富成长的八条办法,建成1200亩的中国香都香品财富园,家庭作坊络续向现代工场回身。

今朝,永春制香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8年香财富链总产值达74亿元,已成长成为永春县特色财富。而财富强大的同时,“旅行工场”“跨界”这些时尚元素,让这一陈旧的行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彬达文化创意园,古香古色的书斋仿佛一条时光长廊,记录着“达埔香文化”的汗青萍踪,园区内种满沉香、檀香等珍贵香料植物。陈旧的水车悠悠地迁移,带动水碓将香料磨成细粉。

在这座“旅行工场”,旅客不光能够进修永春制香文化、旁观香道表演,还能够本身着手制香。文创园负责人曾志彬说,自2014年开业以来,文创园欢迎的旅客已经从每年的两三万人增进到客岁的十万人。

曾几许时,品香、斗茶、插花、挂画是古代上流社会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