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读宋史采石之战——一封信的插曲

2019-05-24 00:35:54 暂无 阅读:800 评论:0
读宋史采石之战——一封信的插曲

通信不蓬勃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平日是靠写信的,写信偶然写错一两个字也是对照常见的。比来看一本关于宋朝的书,书中有一个关于写信的故事对照有趣,读完这个故事才知道写信是一件很“严峻”的事,多写一字或少一个字,影响非常之大!

公元1127年,靖康之乱后,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当了皇帝,为宋高宗,南宋竖立。从1127年到1141年14年间金和南宋经常接触,互有胜负。打了这么多年,最后在1141年两国终于议和了,史称“绍兴订定合同”。签署了合约后,两个国度迎来了20年的和平(1141年至1161年)!

20年的和平对金国皇帝完颜亮来说太久了(完颜亮在1149年弑君上位),他早已厉兵秣马,就等着大举南侵!1161年9月完颜亮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分四路攻击南宋(实际六十万),南宋形势危机。金军主力集结在建康(现南京)上游的采石(安徽省马鞍山市)一带,管辖该地的宁靖州知州却没有将这一主要情形向朝廷报告,后在州学的两位教官的质问下,才发现事势严重,急遽一日八封急信上报。但因为太焦急,没有写具体,变成了很欠好的后果!

读宋史采石之战——一封信的插曲

第一封信只写了“金军侵占采石”,忘怀说金军在长江哪边了。信一到朝廷,朝廷上下认为金军已渡过长江了,一时大乱,好多权要拖家带口起头避祸了。

第二封信申报金军已到了杨林,但没有说杨林是渡口(金军其实没有过长江)。朝廷上下认为金军已攻到了四周,加倍杂沓了。后来听到本地老公民说,杨林在长江的北岸,金军没有过江,朝廷官员才浩叹了一口气!

因为写信信息不全,让朝廷慌作一团,这位粗心的宁靖州知州很快就被革职了!

完颜亮亲率主力,想从采石渡过长江,然后攻占建康,最终追向杭州,灭南宋。哪知道宋朝此时并非不胜一击,虞允文是文臣(他昔时出访金国时,看见金国在运粮造船,回朝后就奏请朝廷增强防御),他正本是到采石来督军犒师的,但其时前方的将帅因无能被朝廷革职了,新的将领还没有到任,金军渡江作战迫在眉睫,虞允文应机立断,暂时批示,究竟采石一战硬是打得金军落花流水!

读宋史采石之战——一封信的插曲

金军在采石过不了江,就沿着长江北岸往粗俗走,预备从镇江过江。虞允文料到金军会去镇江,所以他又赶紧跑到了镇江,再次批示适合,顶住了金军。完颜亮为人严苛、残暴,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要求戎行三天之内必需过江,不外江就要处斩随军大臣。手下将领知道他的气势,爽性先脱手为强,把完颜亮这位皇帝给杀了。金军主帅灭亡后,退军,金宋短暂和平。

1163年南宋自动挑起战争,出兵北伐,预备收复华夏,究竟在符离(安徽宿州)被金军击败,双方进行多次试探后,最终进行了议和,史称“隆兴订定合同”!金宋以叔侄相等,两国迎来了40年的和平!

本文只是宋金大战史的一个片段,在大军压境的特别情形下,任何信息的上报都需要考虑它带来的或者后果。宁靖州知州其时或者没有意识到本身的一举一动影响之大,一日八封信酿成了今天我们赏识的见笑。放在一样的王朝,这种事轻则丢乌纱,重则丢脑袋,新亏宋朝是对照宽容的王朝,也新亏一贯打败仗的宋朝此次竟然打赢了,真是神了!这位知州对照新运!有福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