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名家点评:一生著述仅6000余字,周敦颐为何被誉为“理学鼻祖”?

2018-05-27 01:44:49 网络整理 阅读:85 评论:0

名家点评:一生著述仅6000余字,周敦颐为何被誉为“理学鼻祖”?

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周敦颐(1017-1073)世称“濂溪先生”“周子”,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今年恰逢其诞辰1000周年。

周敦颐在世之时,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多少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珦(字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来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至南宋,周敦颐声名振起,学者胡宏等人开始对濂溪之学倍加推崇。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他对周敦颐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作注。南宋“东南三贤”之一张栻更称他为“道学宗主”。

于是周敦颐盛名一时天下传颂。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宋宁宗赐周敦颐谥号为“元”,因此周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由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而成的理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七百年不动摇的官学。但是,他的著述甚少,一辈子留给后人的主要著作有:《通书》2832字、《太极图说》249字、《养心亭说》140字、《爱莲说》119字、《拙赋》65字(含序)、若干诗词书信等,共计6000余字。

名家点评:一生著述仅6000余字,周敦颐为何被誉为“理学鼻祖”?

名传后世的《爱莲说》中,周敦颐以莲花喻君子的人格,成为后人此类譬喻的楷模,有开山的意义。以莲花喻君子并侧重于“出淤泥而不染”,是强调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君子来说,环境可以不如意,但人格必须高尚。文中几种花的比较,实际上是几种不同人格、不同价值取向的比较。人生在世,不能被物欲所遮蔽,应该有一片精神上的净土,有一处精神上的美好家园。这种标举,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