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2019-07-30 18:39:04 暂无 阅读:813 评论:0

媒介:

联想咸丰时期朝廷面临的困惑,好多人感受把“聪明人生”和咸丰皇帝连在一路有点格格不入,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平庸”、“无能”,可事实上,咸丰继位时,他接办的本就是一个“烂摊子”。从乾隆晚期起头,大清已经呈现出“日落西山”之兆,生齿暴增、地盘集中、仕宦靡烂等问题都愈发尖利,在经由嘉庆和道光两任“三好生”之后,大清的颓势加倍显着,咸丰想凭一己之力去力挽狂澜很不实际,可他照样做了,并且是尽本身所能去做了,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落得郁郁而终。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临终前,咸丰留下两道遗诏,两道遗诏简短清楚,却将咸丰帝的聪明和盘算显现的极尽描摹

临终托孤

从逃至避暑山庄,尤其是核准签署《北京合同》之后,身心受挫的咸丰帝起头陷溺于酒色声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终病倒。

咸丰十一年六月初九,是咸丰帝的生日,肃顺竭力操办,想为皇帝“冲冲喜”,可是喧嚣烦吵的情况将咸丰帝折腾的精疲力尽,最后直接昏了曩昔,之后就一向处于半晕厥状况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夜,晕厥了很长时间的咸丰倏忽清醒,透露要放置后事——立太子。从雍正帝起头,创立了“密匣立储”轨制,就是一纸双份写下继续人,一份放在乾清宫“朴重光亮”匾额之后,一份留在皇帝身上,在皇帝作古后,两份圣旨对照无误就可立新君。可是乾隆年间乾清宫发生过一场大火,把匾额给烧了;到了嘉庆年间,闹事的天理教又一度攻入皇宫,让皇帝感受“密匣立储”很不平安,于是,又起头了指定交班人,就像道光,嘉庆是倏忽暴毙于避暑山庄(民间传闻是被雷劈死),基本没找到皇帝遗诏,是皇后下的懿旨将道光推到皇位;而道光在病危时还在考查各皇子呢,也没有提前“立储”。如今轮到咸丰就更好办了,因为他只有一个皇子载淳,舍他其谁?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一据说要立太子,肃顺等人赶紧拿来纸笔,请皇上亲笔写下上谕,可咸丰透露无力书写,就由军机大臣代笔,两道遗诏就此发生:

遗诏一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送上谕:皇长子载淳着立为皇太子。特谕

遗诏二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笔: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记载于《清代档案史料丛遍》第一辑,第82—83页

此外,在此之前,咸丰帝曾为慈安和慈禧每人赐发了一枚印章,慈安的为“御赏”,慈禧的为“同志堂”(这个印是给载淳的,慈禧其时只是贵妃,没资格和慈安平起,只是载淳年幼,慈禧暂替保管),按照要求,所有上谕必需前盖“御赏”、后盖“同志堂”方为有效。这些办法看似严谨,却为今后慈禧的崛起打下了根蒂

写下这两道遗诏后,咸丰帝还将载淳叫于跟前,让他向八位顾命大臣作了个揖。几个小时之后,咸丰就脱离了人世,终年31岁

小遗诏大聪明

乍一看,遗诏中只确定了两件事:一,载淳继位;二,顾命八大臣辅佐!可是,若是加上咸丰帝之前的各种放置,能够说,在临死前,他已经将其时所有或者威胁到载淳王位的势力悉数考虑在内了

恭亲王奕䜣

奕䜣才能出众,但也正因如斯,咸丰帝对他极不宁神。“逼立太后”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世人皆知,咸丰固然重用了奕䜣,然则处处同化着不信任。尤其外逃避暑山庄后,咸丰将国都事物交由奕䜣处理,奕䜣身边敏捷围拢了一群大臣,这股势力不容小觑。更况且他前脚走,后脚就传出了驾崩的大话,而法国公使葛罗在给联军将领的信中声称:“传闻清帝已崩,如联军赞成,将以恭王继位”。(记载于中国近代史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460页)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他还借设宴的机会,让群臣向奕䜣施礼,来试探奕䜣的威望,可惜,因为陈孚恩的抵制和否决,其时未能如愿。事后陈孚恩急遽奏请皇帝回京不乱政局,却遭到咸丰拒绝。陈孚恩在奏折中不敢明说,但有小我敢说,那就是老五、惇亲王奕誴,他是随咸丰一路到热河的,据《晚清宫廷与人物》记载,他在获悉北京的情形后老是嚷嚷“老六要造反”。这些话难保不被肃顺等人行使,所以,咸丰晚期与其说是“不信任恭王”,倒不如说是“警觉恭王”

在这种情形下,咸丰敢把载淳拜托给他吗?多尔衮摄政的教训咸丰照样懂的,他可不想看本身独一的儿子未来成为傀儡,所以,别说拜托了,就连辅政八大臣中都没有奕䜣的名字,可见其时他已经将奕䜣视为“头号威胁”

慈禧

咸丰信任慈禧吗?不,咸丰病重时,因为肃顺等人的教唆和怂恿,咸丰一度有“赐死”慈禧的念头, 那为什么又改变了呢?

其一:爱子

其时咸丰的身体每况日下,本身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照看年幼的载淳呢?咸丰谁都不信,然则他是真爱载淳,不忍心载淳无依无靠,所以,他撤销了除去载淳亲生母亲慈禧的念头;

其二:制约肃顺

临死前把肃顺等八人录用为顾命大臣,解说咸丰照样信任这些人的,可是前朝不光有多尔衮,还有一个叫做鳌拜的人,谁能包管这些人里不会显现第二个鳌拜呢?让忠实天职的慈安去对于这些人吗?一定不成,所以,慈禧必需在世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那咸丰没有预防慈禧吗?不,咸丰病危时已经察觉到慈禧对权力的追逐,害怕她成为又一个“吕后”,所以他给慈安留下一道密诏:

西宫凭母以子贵,必然一意孤行,此人弗成相信。若是她安守故常,则息事宁人;若是她不尊礼仪,汝即召集群臣,按朕旨意,将其立刻处死,以绝后患

这份圣旨在其时或者只是为了约束慈禧,可后来却成了慈安皇太后的“保命符”。可见其时咸丰对于脾气暖和的慈安也是考虑的很周全,究竟慈安才是皇后

肃顺等人

在咸丰时期,肃顺凭着精明能干成为咸丰帝身边的宠臣,然则,一朝皇帝一朝臣,对本身忠心未必会对载淳忠心,所以,咸丰对于肃顺等人的制约也毫不料外,赐给慈安和慈禧的两道大印就是最好的证实。在他看来,固然肃顺等人或者会把握朝政,然则,若是没有两宫太后的赞成,他们也很难随心所欲,尤其是慈禧,正本和肃顺之间就有矛盾,现在又拿到了“同志堂”印,肃顺等人拟定的上谕只要有丝毫错误法理的处所,一定会被否决,这也会迫使肃顺等人安守故常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咸丰的遗诏不光将或者显现的争权夺利做出判断,还将皇子载淳、皇后慈安的安危也都考虑在内。于子,他做到一个父亲能做的一切;于妻,他对慈安今后的处境内心不安;于国,他将日后的政务运行放置的点水不漏;对于一个将死之人,我们还能奢求什么呢?在病危之时还能连结这么清醒的思想,还有人能说他是“昏君”吗?我感觉任何一个“明君”作古时能考虑的器材(除了皇子争斗),咸丰帝完全也都考虑到了。

在他立下遗诏后,过了几个时辰才作古,若是他感觉本身的放置有所漏掉,是有时间填补的,或者他认为已经满有把握了,才没有再做增补。肃顺一党后来的嚣张、奕䜣对于权力的觊觎、甚至慈禧的一意孤行,后来都被一一验证,这一切哪一个不在他的预料之中?这还不克解说咸丰的深谋远虑吗?若是还没说服力,那我们再来看看咸丰的其他作为:

清算吏治

在宁靖天堂活动中因为失职被严惩的官员:广西巡抚郑祖琛、大学士赛尚阿、钦差大臣徐广缙、山东巡抚张亮基;为了清算宦海风纪,大学士柏葰被斩于菜市口,耆英被赐自杀;位高权重的穆彰阿等人也被清洗

很难想象,这都是在他即位后不久就发生的事件,可见他对靡烂的宦海作风也是深恶痛绝,这番“大清洗”也为有志之士登上舞台扫清障碍,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皆是出于咸熟年间

处事武断

为镇压宁靖军,他要钱出钱、要兵给兵,漕运不成就改海运,军力不足办“团练”,为筹措军饷铸大钱、行厘金,甚至把乾隆帝锻造的三口精妙绝伦的金钟也给熔炼了;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咸丰帝武断采纳建议,因势利导,将黄河水经山东引入渤海,从乾隆时期就困扰的黄河泛滥问题获得解决

正视汉臣

或者有人说皇太极时就起头重用汉臣了,对,但那是出于无奈,其时“重满抑汉”依然是根基国策,汉臣始终都受到倾轧,即使后来设立六部,名义上是“满汉参半”,但实际上,满人是主导,汉臣是辅助,话语权并不高

到了咸丰时,这一状况大为变更。他接管肃顺等人的建议,许可汉臣拥有实权、甚至军权,湘军就是最好的证实,并且他还提升了一多量汉臣成为各省督抚大员,这对时局都发生了积极感化

进修洋人

经由鸦片战争,咸丰帝意识到国力的羸弱,起头正视西方世界,不只设立了“总理衙门”,还遴选八旗后辈进修外国的说话、文化,若是咸丰帝不是英年早逝,那“洋务活动”或者会提前好多年

通过临终托孤和两道遗诏,看咸丰帝的智慧人生

体恤公民

咸丰帝在位11年,内忧外患,几乎没有什么安谧日子可言,11年里,咸丰从未芜秽朝政,往往碰到灾荒,哪怕国库空虚,也依然会拯救流民。咸丰帝心系公民的事多不堪数,尤其是咸丰四年,宁靖军占领扬州,清兵久攻不下,于是就想了一条毒计:开挖高邮湖大堤、水灌扬州!这的确就是“鱼死网破”的打法,可在呈报皇帝核准的时候却遭到咸丰的否决:扬州可缓取,勿伤吾公民!(记录于《郎潜纪闻二笔——文宗止决湖水灌扬州》)

尾话

这些办法并不克从基本上阻止清朝的崩溃,但咸丰从政时期也不至于人心涣散,而他的各种作为也直接、间接维护了朝廷的威信

咸丰帝的能力固然无法和康熙、雍正等人比拟,然则,在逃至避暑山庄之前,他也是谨小慎微、励精图治,可惜,在恩师杜受田身后到肃顺显现时代,咸丰帝连个可托赖的摆布手都没有,更况且,内有千年不遇的宁靖军兴风作浪,外有百年难寻的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再加上遗留下来的宦海靡烂和各种社会矛盾,即使咸丰帝襟怀洪志,怎奈造化弄人、空留遗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