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周公是如何辅佐武王伐殷建周的——《礼从周公》

2019-09-24 17:45:06 暂无 阅读:975 评论:0

周公平生履历了文王、武王、成王三朝。

文王活着时,周公和他二哥姬发(周武王)常在文王摆布,匡助处理政务。文王为灭商建周打下了坚韧的根蒂,有“三分世界有其二”之说,但文王没有来得及灭掉商朝便含恨而终。

武王继位后,周公成为最得力的助手。《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于是,周公和太公姜子牙、召公姬奭(shi)都是武王的得力大臣,并称“三公”,配合计划并亲自介入了文王未完成的灭商建周大业。

周公在武王时期,恰是风华旷世显露才能之时,为武王灭商建周所施展的感化是无可替代的。

文王灭黎、崇等国,一年后就作古了,武王继位,此时商周关系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田地。此时,周公为武王运筹帷幄,预备灭商建周。

周公是如何辅佐武王伐殷建周的——《礼从周公》

“敬德保民”的治国方针

一个国度的败亡,往往是从内部自我崩溃起头的。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纪律。

周公对这条纪律是早就深有融会的。他认为首要的应该是王要敬德,从内部扶植起头。

有一天,武王问周公:我日夜图谋伐商纣,不敢明告外人,担心此种图谋如同禾谷既熟而不得其收获一般,不会有究竟。便问周公怎么办?周公答:“兹在德,敬在周,其维定数,王其敬命。”(《逸周书.大开武》,意思是:王要图谋成功,就在于王的敬德,才能承定数伐殷而庖代之。

周公讲“敬德”,首要是指王要卖力看待本身的政行。而王之德之善是由民之反映而定。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意思是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们老公民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们老公民所听到的。是以其敬德的焦点是保民。

作为治国方针“敬德保民”的实行,必需有必然思惟为指导,这就是信、义、仁。周公、武王对此是有深刻熟悉的。

一天,武王说:“言有三信。信以生宝……欲在美妙有义,是谓生宝。”认定以“义”辅信,信乃立国之宝。周公赞许武王的说法,周公还稀奇增补了“仁”:“既能生宝,未能生仁,恐无后亲。王宝生之,恐失王会,道维其废。“意思是说:虽能生宝,但生怕没有仁人,子孙将会衰败。即虽能生宝,未能生仁,生怕没有后继者。王宝即使发生,生怕也会失掉王会,使王道废失。

武王把敬德保民思惟作为治国方针,的确收到了显著的结果,不光使“士卒咸若周同心。”(《逸周书·酆谋》)士卒与王齐心,一致对纣,并且使周的联盟国也愿为之决战,这就为灭殷纣缔造了极为有利的表里部前提。

周公是如何辅佐武王伐殷建周的——《礼从周公》

定数转移的理论思惟

在那..迷信覆盖的年月,纣王在消亡的前夜还在固守“我生不有命在天?”。

从现有文献来看,定数可转移思惟的形成应是在殷周之际。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但把它上升到理论形态的则是周公。

周公的这种思惟影响着武王。有一次,武王恐图谋伐殷纣不会成功,便问周公“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周公除回覆王要“敬德”外,着重讲了“在周其维定数……兹顺天。意思是定数已从殷转移到了周,灭殷是天意,是无可阻断的,殷必败,周必胜。

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

武王梦见本身为纣所伐而惊愕,预感形势严重,便找周公商酌对策,周公言当先发制之,缓则彼羽翼成,而我受其毒矣。” 王要重定数,赦宥有罪之人,安抚世人,不给山君增添翅,添上同党,时机晚了,就会飞进城邑,挑着吃人,要受其害。

武王在与周公的对话钻研中,确立了德敬保民的治国方略,坚信了定数将由殷转移到周的“定数转移”论,确定了先发制人的军事计谋思惟,从而为伐纣灭殷做了政治上、思惟上、军事上、策略上的预备。

周公是如何辅佐武王伐殷建周的——《礼从周公》

决胜牧野之战

武王第一次东挞伐纣,已会师于盟津,但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乃还师归”。

因为武王看到固然小的诸侯国热情高涨,国王亲自率师列入,但有一些大的候国还没有列入。此次盟津会盟,实为伐纣的一次军事预演,可说是牧野之战的前奏曲。

公元前1046年正月,武王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敢死队员三千人,披甲士兵45000人东进伐商。

第十四日(二月九日)抵洛邑,与驻洛邑大军汇合,停留数日,誓师出发。

第二十六日(二十一日)师毕渡盟津,与盟军汇合。

第三十一日(二十六日)夜抵商郊牧野。

决战于甲子(二月二十七日),商师大北。

至丁卯(三月初一),牧野决战胜利竣事。

斜阳西下,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已去,深知本身作恶多端,难逃一死,便躲进鹿台,将多年来搜刮来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实际只进行了五六天,纣师皆倒兵以战”, 整个灭商过程实际只用了三十多天,实在太快了!。史载周公介入了伐纣灭殷的全过程。

周公是如何辅佐武王伐殷建周的——《礼从周公》

怀柔殷人,设立三监

纣王死了,可是若何措置几十万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首先问姜子牙。姜子牙说:“要一切杀掉,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周武王没赞成。

又找来召公商酌。召公说:“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说:“弗成。”

于是又找来周公。周公说:“使各居其宅,各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公民有过,罪在于纣王一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分化行使,以殷治殷。于是,立王子武庚,命管叔为相,武力看管,施以撮合的怀柔政策。

灭商建周之后,周武王病情急剧加重,把朝中大事都托付周公处理,实际事务由周公主持,周公成了灭殷后周王朝初期的国家栋梁。《史记》把周公与太公望并列为“开嗣王业”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