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2019-10-14 00:31:55 暂无 阅读:1590 评论:0

秦始皇传位于胡亥的记录见于《赵正书》: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

而赵高、胡亥、李斯联手窜改了始皇遗诏的记录见于《秦始皇本纪》:(赵)高乃与令郎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帝所封书赐令郎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崩诏于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谁能继续朕的理念?)

一件事情,两种说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史记》是七分史实三分捏造,跟《三国演义》刚好是反着来的。因为太史公本身也说了,他写有两部《史记》:一部“藏于名山”,即正本;一部献于京师,即副本。见于副本之《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洁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後世圣人正人。

正本里面究竟写是什么?秦始皇究竟是想传位给谁?赵高有没有窜改遗诏?这个问题,因为年月长远、实物欠缺根基无考。后世之人,就只能凭据秦始皇的政治立场与秦国的成长脉络去推想谜底了!

第一种情形:秦始皇传位于扶苏,是赵高窜改了遗诏。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赵高剧照)

据《秦始皇本纪》记录,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巡视世界,随行者有李斯、赵高、胡亥等人。返回到了“沙丘”这个处所时,秦始皇已经病得非常厉害。

于是他便写了封信,信中要求令郎扶苏回咸阳处理安凶事宜,书信写好,玉玺也盖好,放在中车府令赵高的办公室里。然而,信还没有交给使者,始皇就死在了沙丘..。

丞相李斯认为,这个新闻不克泄露,不然会引起各皇子争夺皇统而造成世界大乱。他便严守死讯外泄而不发布凶事信息,把装有始皇尸骨的棺材放在既密闭又通风的辒车中,让皇帝曾经信任的寺人宦者陪乘,到了合适的处所也像往常一般献上饭菜,百官也像平时一般上奏,宦者们则在车里降诏批监。

一切看似河清海晏,只有李斯、胡亥、赵高和五六个太监才知道,谁人曾经威压六国的始皇帝已经死去多时了。

赵高原受皇帝所命,教育胡亥念书以及进修各类律令法事,胡亥私下很喜欢他。赵高便与令郎胡亥、丞相李斯阴谋拆起头皇写给令郎扶苏的那一封信,把个中的内容更改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命,立胡亥为太子。”

又另写了一封书信给令郎扶苏和蒙恬,以秦始皇的口气,在里面列举了他们的各类罪状,号令他们自杀以赔罪。见于《史记李斯传记》: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使者传诏)

其时正值炎天,汉车队过井陉抵达九原郡时,秦始皇的尸体起头发臭。李斯、赵高档人又假借皇帝之命,装载了一石又酸又臭的鱼类,以乱其臭。

比及了咸阳之后,这才起头发布治丧的书记。此时,扶苏已死,胡亥便继续皇位,为二世皇帝。

其实,剥开李斯、赵高矫诏的这个剧情之外,他们的做法倒也算是老成谋国。试想,若是在途中就吃紧忙忙地发布始皇帝死的新闻,这一定会引起纷纷乱象,更哪堪那摇摇欲坠的咸阳城?

第二种情形:按《赵正书》的记录,是秦始皇本身要传位给胡亥。

2009年,北京大学收购了一批流失国外的西汉竹简。在这竹简里面,对照具体地还原了秦始皇传位于胡亥的场景,这批竹简后来被定名为《赵正书》。赵正,即秦始皇也!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国外购回的《赵正书》)

《赵正书》,共50枚木简,近1500字。书中大部份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以及子婴的谏言等等,成书于西汉早期。书中也明确记载了胡亥继位是在李斯等人的建议下,获得了秦始皇承认的过程。昔者,秦王赵正出游世界,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大(叹)息,谓摆布曰:“吾忠臣也,其谋所立。”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稽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恬、大免罪人。。。——《赵正书》

看了《赵正书》,有一种如释重负的错觉。这,才相符实际情形。而《史记》中无限拔高了一个马车夫以及专门保管“符玺”的赵高,让他介入了“谋立”,这就不相符实际情形。

李斯、冯去疾才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两工资摆布丞相有十年以上,学生故吏遍布朝堂,势力宏大又互相制衡。秦始皇想要立谁继位,必需要经由他们介入和支撑。若是他们能鼎力支撑,甘愿支撑,那么,王朝的架构才会不乱,“二世皇帝”的位置也就稳了。

第三种情形:每小我都可经由思虑而得出分歧的结论。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胡亥剧照)

本人完全倒向了《赵正书》的传位说法,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其一:令郎扶苏身后,竟然成了关东人反秦的标杆。那么他在世时候,也一定和秦始皇走不到一块去。

“沙丘”是葬送两代帝王的悲伤之地,一个是赵武灵王,一个是秦始皇。

而令郎扶苏,是汗青上最为悲情的人物之一,就连他死了之后,大秦的仇敌仍然没有放过他。每小我都千方百计地要榨干他身上的剩余价格。他,竟然成了反秦的标杆,竟然成了秦帝国错误法理的证据之一。见于《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曰:“世界吃力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欠妥立,当立者乃令郎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公民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为世界唱,宜多应者。”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陈胜在大泽乡举旗)

陈胜要进行反秦大业,却将始皇帝的长令郎扶苏抬了出来;太史公所写的《史记》,为了迎合当朝的统治者,为了否认秦始皇的功勋,为了否认前朝的正统性,也把扶苏抬了出来。

陈胜将扶苏抬了出来,那就是“用你的儿子来否决你”,这才是秦始皇最大的讪笑!对于陈胜以及六国旧贵族来说,“彼之英雄乃我之仇寇,彼之仇寇乃我之盟友”,仅此罢了!

其二:从秦始皇的政治理念出发,他弗成能选择扶苏继位。

那扶苏是秦始皇的仇寇吗?谜底是一定的。因为从扶苏的所作所为来看,秦始皇与扶苏的关系也非常清楚——名为父子,实为政敌。

秦始皇热衷于法家集权,他平生最大的幻想就是破坏“分封制”,竖立起一个“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大一统帝国。

“分封制”就是八百年周朝四分五裂、战乱不休的祸首祸首,有“分封”就有盘据,有“盘据”就意味着战乱。从“春秋无义战”到“战国七雄”,世界就没有和平过,反而更乱了。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分封制下的周朝各诸侯国)

始皇灭六国,临时性地实现了“疆土统一”。然而,周朝的八百年实在是太久了,“分封文化”已经深入到了每一小我的骨髓之中。在春秋人眼中,盘据才是常态,分封才是古制、才是其时的主流思惟。不管是六国旧贵族、关东士人、诸子百家照样秦国内部的贵族朱门,他们都在否决秦始的“大一统”理念。

是以,为了统一思惟,实现“文化统一”,秦始皇以及一众法家大臣一手炮制了“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意图经由焚书,使得承载着“分封”的旧思惟文化直接断层。然而,就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过程中,他不光遭到大多数人的否决,也遭到了扶苏的鼎力否决。

引爆“焚书坑儒”的导火索就是那一场“咸阳争执”,是李斯等法家大臣与关东七十博士在咸阳宫殿里的那一场关于“师古(分封)”与“师今(集权)”的争执。

公元前213年,大儒淳于越(扶苏的先生)在大殿上提出要依古制从新“分封”,他的理论是“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李斯则辩驳,“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他认为三皇五帝的时代已经由去,不要再讲什么古制,国策就应该与时俱进。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焚书场景)

秦始皇竖立“七十博士议政轨制”,正本是让他们充任润滑剂,以便“郡县制”向世界顺利履行。然则以大儒淳于越为首的关东七十博士,不光把“郡县制”说成了秦始皇的过错,而且还为“分封制”供应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秦始皇表情大坏,便起了“焚书坑儒”的心思。“焚书坑儒”其实就是一次统一思惟的文化活动,当然其过程也一定是鲜血淋漓的。

是以,扶苏否决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支撑关东七十博士提出的所谓“仁政”,此后走向了秦始皇的对立面。

秦始皇没杀掉扶苏,因为父子相残终为世界笑也!扶苏被赶到了北疆,固然还在世,但他的政治生命在彼时彼刻已经完结。秦始皇怎么会把位置交给一个“政敌”、一个倾向于“分封”的儿子呢?

其三:从各个角度来推衍,李斯也同样不会选择扶苏。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志同志合方能君臣相得)

李斯是法家大臣,始皇帝想立谁继任为帝就弗成能绕过李斯,继任者也要倾向于“集权”。才能使得秦始皇身后,秦国朝堂上君臣相得,大秦国策才会沿着他的理念一向走下去。

是以,秦始皇抛却扶苏之后,起头培育胡亥,他号令精晓律法的赵高来教育胡亥念书和进修各类律令法事。

李斯先是任事于吕不韦的相国府,后来靠着一纸《谏逐客书》,投入了秦始皇的怀抱,成为了秦始皇手下最主要的一名集权推手。

“法家集权”是秦始皇的在朝理念,是他统治新帝国的理论依据。对于李斯来说,“法家集权”是他博取高位的一种政治手段,他必需倚赖于皇权而生存,必需倚赖于对峙法家理念的君主而生存。

所以,他不会选择扶苏,所有的法家大臣都不会选择扶苏。

秦始皇与扶苏名为父子,实为政敌,怪不得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

(没人支撑的扶苏)

道分歧则不相为谋!若是没有沟通的理念,不管是夫妻、照样父子或许君臣,最终都不会走到一条道上来,前人诚不欺我!秦始皇若是选择了扶苏,那就代表了他自我否认了自已多年以来的政治崇奉,自我否认了秦王国灭六国的十二年功勋,也否认了秦帝国的竖立在法理上的正当性。

所以,《赵正书》相符史实,秦始皇选择胡亥才是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