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八王逐鹿中原,名不见经传的司马睿为何能南渡成功?

2019-11-08 00:41:39 暂无 阅读:1703 评论:0

西晋建兴五年(317年),因几个月前晋愍帝司马邺已被汉赵军队俘虏,北方陷入混乱,琅琊王司马睿在建邺自称晋王,改元建武,建立东晋。

一年后,晋愍帝惨死的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即位称帝,改元太兴,史称晋元帝,从此晋朝的皇统无可争议地进入司马睿这一系。

八王逐鹿中原,名不见经传的司马睿为何能南渡成功?

晋元帝作为司马懿庶子琅邪武王司马伷的孙子,与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一脉是远亲,按常理根本没有资格和实力进位大统,能够成此中兴大业,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早早镇守江东,避开纷纷扰扰的中原,可以潜心经营自己的根据地。

但晋元帝能够实现南渡,其实并不容易,而是有非常曲折的一个过程,悦史君将给大家娓娓道来。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挥军扫灭东吴,但时人认为“吴人轻锐,易动难安”,江东的世家大族也在打自己的算盘。

晋武帝曾打算册封“幼稚王子”到江东,但淮南相刘颂等人认为“未尽善”,主张以“壮王”、“长王”来镇守江东,晋武帝没有听从,而是在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册封第二十三子、年仅8岁的司马晏为吴王,但并没有派他去封国。

晋武帝驾崩后,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无法控制局势,很快爆发八王之乱,江东没有实力雄厚的诸侯王,也没有重兵镇守,再次迎来历史拐点。

西晋太安、永兴年间,义阳蛮张昌起兵反晋,派部将石冰进攻江东的扬、徐二州,当时在广陵任职的陈敏多次跟石冰交战,最终石冰兵败被杀,扬、徐二州得以平定。

江东世家大族顾荣等人见中原已经陷入混乱,就找到陈敏来作为号令江东的人物,陈敏自己也有割据江东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八王逐鹿中原,名不见经传的司马睿为何能南渡成功?

东海王司马越也想借助陈敏的力量,帮助自己对付北方的对手,起用陈敏为右将军、假节、前锋都督。

陈敏据守历阳时,正好遇上弃官归来的吴王常侍甘卓,甘卓有心帮助陈敏,矫诏任命陈敏为扬州刺史,并授任顾荣等40多人为将军、郡守。

陈敏来到江东后,迅速安插自己的亲信到各个要职,顾荣等人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成为堤防的对象,紧接着陈敏又自称都督辽东军事、大司马、楚公,封十郡,加九锡,列上尚书,还声称要北上迎接晋惠帝,与司马越一较高下。

这就同时得罪顾荣等江东世家大族和司马越,双方都产生了除掉陈敏的想法,只是等待一个契机。

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司马越的军咨祭酒华谭写信给顾荣等人,一方面痛斥陈敏“上负朝廷宠授之荣,下孤宰辅过礼之惠”,另一方面指出顾荣等人“吴会仁人,并受国宠”,接受“七第顽冗,六品下才”的陈敏不仅成不了气候,还很可能自取其辱。

顾荣、甘卓等人原本也曾在司马越手下干过,这时便秘密跟司马越部将联系,作为内应一起消灭陈敏,陈敏连遭重击,落得身死族灭。

陈敏死后,江东急需有实力的牛人出镇,顾荣等江东世家大族也有了接受北方势力的准备,这就给了”权轻众寡,度长絜大,不可同年”的晋元帝机会。

晋元帝只是一个实力较弱的诸侯王,并没有能力决定镇守江东,《晋书·元帝纪》所言“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邺”,把功劳给了著名宰相王导,但王导当时也受制于司马越,做不了这么大的决定。

《晋书·东海王越传》中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初,元帝镇建邺,裴妃之意也,帝深德之”,裴妃就是东海王妃裴氏,她的哥哥徐州刺史裴盾与晋元帝有旧,裴邵更是晋元帝的安东府长史,对晋元帝南渡的决策,裴妃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晋书·王羲之传》中还记载:“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王旷是王羲之的父亲,也是王导的堂弟,晋元帝南渡的决策,他也参与其中。

应该说,晋元帝南渡有多重因素,既有王氏兄弟的密切配合,也有裴妃的枕边助力,最后就是司马越上表派遣晋元帝、王导等人过江,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晋元帝移镇建邺后,不久有“十一月,太妃薨为本国琅邪,上便欲奔丧,顾荣等固留,乃止。上即表求奔丧,诏听。二年三月,上还琅邪国,四月葬太妃,上还建康。”

八王逐鹿中原,名不见经传的司马睿为何能南渡成功?

这说明晋元帝在江东并不是主心骨,而是王导等人,毕竟晋元帝“徒镇建邺,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王氏兄弟对晋元帝获得顾荣等江东世家大族的拥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没有那么喜剧般的效果,但也安定了顾荣等人的心,此后“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由于王氏兄弟的卓越贡献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晋元帝甘愿将军政大权交给他们,这也就形成了东晋初期的“王与马共天下”局面,可谓必然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