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2019-11-12 21:00:59 暂无 阅读:1513 评论:0

北京云居寺从隋代开始就将经文刊刻在石版上,而后将这些石版大多藏在挖好的山洞内,从刊刻方式而言,早在汉代,就已将儒家经典刊刻在石头上,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以及后来的《正始石经》等。儒家石经的刊刻主要是为了让学子观摩及捶拓,故刊刻完毕后大多会立在交通方便之处,以便让更多的人来阅读使用。因此说这些儒家刊刻的石经更多可视之为经典的母版,但云居寺刊刻的石经却不同,因为其刊刻完毕后都藏在石洞内,而洞窟盛满之后则将该洞封闭起来,而后再挖新洞继续储藏。

这样的藏经洞在云居寺至少有八处之多,但按照史料记载,至今还有未发现的藏经洞,由此可见,云居寺石经从刊刻之初就是以石版为书。并且其刊刻的目的乃是为了保存经典,而并非让人用来传拓,如此之刊经理念,在中国书籍刊刻史上乃至世界刊刻史上都颇为罕见。而云居寺石经的刊刻工程前后长达千年之久,这同样是中国书史上的奇迹。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云居寺山门

云居寺石经的开创人乃是隋代僧人静琬,清于敏中主纂的《日下旧闻考》转引隋《图注志》中所言:“智泉寺僧静琬,见白带山有石室,遂发心书十二部经,刊石为碑。”云居寺重开山第十三代住持纯山在其所撰《白带山志序》中称:“白带山在涿县之西北,隋文帝建舍利塔于寰区山中,智泉寺其一也,嗣以琬公镌石经藏而知名。”

以此可知,白带山就是现今北京房山区云居寺所处的那座山的山名,白带山上原有智泉寺,而静琬乃是智泉寺僧人。某天静琬在白带山上看到了一石窟,于是发愿刊刻石经。然而按文献记载,北京所处的幽州地区原本有两个智泉寺,一个位于北京城内法源寺东侧,另一个位于北京的房山。而静琬能够在白带山上发现石窟,故有些学者更倾向于他是房山智泉寺僧人。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牌坊

静琬为什么要刊刻石经而后封存于洞中?明末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一段话:“北齐南岳慧思大师,虑东土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石藏,閟封岩壑中。座下静琬法师承师付嘱,自隋大业迄唐贞观《大涅盘经》成。”

按此说法,刊刻石经密藏洞中的发明人应当是南岳慧思,此前,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这两场活动摧毁了大量佛寺,很多经卷被焚毁,这两场运动被佛界称为法难。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慧思忧虑如果再有这样的法难,就会使很多佛经失传,于是他想出了把佛经刊刻在石头上而后封闭在石洞内,通过这种办法使得后世在法难结束后想传承佛经在刊刻时有所本。但南岳慧思并未实施他的想法,然而他却命弟子静琬来刊刻石经。刻经活动始自于隋大业间,到唐代贞观年间,静琬完成了《大涅槃经》的刊刻。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刻经泥塑

将静琬视之为南岳慧思的弟子,在历史文献中仅有《帝京景物略》这一段记载,然后世学者认为这段记载没有历史依据,罗炤在《房山石经之源与静琬的传承》一文中进行了辨析,该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而后得出的结论是:“明末的《帝京景物略》所记载静琬是慧思弟子的说法,是晚于静琬整一千年的刘侗、于奕正杜撰出来的,不仅没有史实根据,而且与慧思的经历、思想、教理教法不能相符,与静琬所处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相悖。”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展放的一块经石

那么静琬应当是谁的弟子呢?罗炤先生在其文中提出:“通过以上关于雷音洞与大住圣窟、静碗与灵裕之间的对照比较……在灵裕与静碗之间,存在着非同寻常的一致性……静碗极有可能是灵裕的弟子。”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复建的南塔

静琬是否是灵裕的法脉,于此不展开讨论,然其在云居寺刊刻石经之事,却有早期史料记载,他在白带山刊刻石经首先要建一座寺庙方可完成此事,故而静琬也是云居寺的开创人。唐永徽年间,吏部尚书唐临在其所著《冥报记》中写道:

唐幽州沙门知苑,精练有学识。隋大业中,发心造石室一切经藏,以备法戒。既而于幽州西山凿岩为石室,即摩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摩写,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熔铁固之。时隋炀帝幸涿郡,内史诗郎萧瑀,皇后弟也,性笃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绢千匹,瑀施绢五百匹。朝野闻之,争共舍施,故苑得成功。

苑尝以役匠既多,道俗奔凑,欲于岩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寐而念木瓦难办,恐繁经费,未能起作。忽一夜暴雷震电,明旦既睛,乃见山下有大松柏数千万,为水所漂,积于道次。道俗惊骇,不知来处。于是远近叹服,谓为神助。苑乃使匠择取其木,余皆分与邑里。邑里喜悦,而助造堂宇,顷之毕成。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地宫内有照明

由这段话可知,静琬是先发愿刊刻石经,而后才开始建造寺院,但建造一所寺院需要大量的木材,静琬难以筹措到这么多的建材。某晚他正在梦中发愁此事,突然下起了暴雨,等天亮时,山洪冲来了数量巨大的大树,于是他有了建造寺院的木材。而此事在刘济元所撰《涿鹿山石经堂记》中亦有记载:“至国朝贞观五年,涅槃经成……其年六月,暴水浮大木数千株于山下,遂构成云居寺焉。”

关于云居寺与智泉寺的关系,《房山县志》称:“云居寺,隋曰智泉寺,以泉名也。”如果这段记载准确的话,那么智泉寺乃是云居寺的前身,而静琬原本就是智泉寺僧人,如此说来,他所建的云居寺应当是在智泉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者。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远远望到北塔

静琬将智泉寺最终扩建为三个寺院,即东峪云居寺、西峪云居寺以及中峪云居寺,此外还有石经寺,该寺又称云居上寺和雷音寺,另外还有专供刻经的磨碑寺等等。当然这些寺院乃是逐渐形成者,静琬圆寂后,他的弟子继续在此刊刻石经。辽赵遵仁在《续镌成四大部经记》中谈到了静琬圆寂后的继承人顺序:“以唐贞观十三年奄化归真,门人导公继;导公没,有仪公继焉;仪公没,有暹公继焉;暹公没,有法公继焉。自琬至法,凡五代焉,不乏其志。”

到了静琬第三代弟子惠暹时期,云居寺得到了皇室的支持,王守泰在《山顶石浮图后记》中载:“大唐开元十八年,金仙长公主为奏圣上,赐大唐新旧译经四千余卷,充幽府范阳县为石经本。又奏,范阳县东南五十里,上垡村赵襄子淀中麦田庄,并果园一所,及环山林麓,东接房南岭,南逼他山,西止白带山,北限大山分水界,并永充供给山门所用。”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侧旁的唐塔

刘济所撰《涿鹿山石经堂记》中更明确地写道:“既而玄宗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第八妹金仙公主特加崇饰,遐迩之人增之如蚁焉。有为之功.莫大于此。”

唐玄宗的妹妹金仙公主奏请玄宗给该寺赐佛经四百余卷,这成为了云居寺刊刻石经的底本,同时金仙公主又奏请皇帝将大片田地和果园赐给了云居寺。刘济在文中说金仙公主乃是玄宗的第八妹,也有的文献上说她是第四妹,但无论其为第几妹,在她的帮助下,云居寺得以扩建。

因为有了物质保障,云居寺刊刻石经的工程得以加快步伐,在隋唐时期,云居寺总计刊刻出了经版四千余块。五代时期由于战乱,云居寺刻经之事一度中止。后来白带山成为了辽国署地,辽统和二十二年,辽宋缔结“澶渊之盟”,此后云居寺有了一段安定时期。辽太平七年,涿州刺史韩绍芳上奏朝廷,经皇帝批准,云居寺刻石经之事得以接续。辽应历十四年,云居寺住持僧谦讽对该寺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而刻经的速度也得以加快。

云居寺石经:以石为版,延刻千年(上)韦力撰

纸本佛经展

金灭辽后,云居寺的刻经事业并未中断。金大定十二年,义谦法师继任云居寺住持,他将该寺由律宗改为禅宗。元灭金后,房山石经的刊刻陷入停顿,然此阶段也刊刻了少量石经。比如元至元元年,高丽僧人慧月来到云居寺,他看该寺庙宇破坏严重,于是募集资金修复雷音洞,并嘱托僧达牧对石经进行补刻。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于洪武二十一年,其命姚广孝前往房山云居寺了解刻经情况,姚广孝将所见情况禀报皇帝,于是皇帝下令在洪武二十六年对云居寺进行了修建。明正统九年,朝廷又对云居寺进行过修复。然而到了明晚期,云居寺再次衰落了下来,有些云居寺僧人竟然倒卖庙产,甚至售卖石经。明万历二十年,四大高僧中的两位:紫柏真可和憨山德清来到了云居寺,他们发现这里十分残破,而真可在雷音洞内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石函,石函内有三颗佛舍利。此事引起了朝野轰动,这些舍利被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迎入慈宁宫内供养,后来又将其中两颗放回云居寺雷音洞内安置。

在朝廷的指示下,云居寺得以修缮,被卖出的寺产也得以赎回,而后紫柏真可将东西云居寺的住持以及僧人召集在一起,对他们严加训示。同时,真可撰写了《示东西云居寺僧众》一文,此文中写道:

涿州石经山为天下法海。自隋琬祖以来,龙像蹴踏,振扬..,代不乏人。逮我明,珠林鞠为草莽,金碧化为泥涂!究其病源,在吾曹性戒不明,事戒不持故耳。老汉实于此山有大宿因,感慨今昔,不能坐视,于是命诸檀越,赎琬公塔院已,赎自隋以来高僧骨塔二百余座已。复思业既失而归复,复而无所守,不若不复。

余外憨山德清也撰写了《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晚明时期,云居寺刻经事业已近尾声,但也有一些居士出资刊刻石经。比如董其昌等人就刻了一些经,但他们所刻之经因为原石洞已经藏满封闭,于是他们将新刻之经藏在了雷音洞附近又开的一个小洞内,此洞俗称为宝藏洞。

进入清代,房山石经的刊刻基本停止,云居寺也因战乱衰落了下来。康熙年间,溟波任云居寺住持,他开始对该寺进行大规模复建。然溟波乃是临济宗第三十三祖,故而云居寺改为了临济宗派。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云居寺再现辉煌,故后世视溟波为云居寺重兴初祖。溟波圆寂后,其弟子圆通继任云居寺住持,圆通之后则是了尘任住持,了尘之后则为光泰,自溟波之后的三位住持被并称为云居寺三公。

从清代到民国年间,云居寺颇为兴盛。1942年,日军轰炸云居寺,使得该寺几乎均被夷为平地,仅余未倒的山门屹立。此后乃是因为石经的发掘使得世人对该寺引起了重视,故云居寺又得以修复。

1956年,乃是..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的重要年份,中国..协会决定将房山石经从洞中挖出,而后制作拓片,以此来作为献礼,于是云居寺石经洞得以开洞。为了能够对此进行系统的清理,工作人员将云居寺藏经洞作了编号,将其列为一号洞至九号洞。然据史料记载,石经山上还有一座名为孔雀洞的藏经洞,但该洞未能发现。

已发现的九洞,总计清理出石经近五千块,但这与文献记载的数量还有较大的差异。工作人员将石经从洞中搬出而后进行拓印,用两年时间将这些石经拓完之后,又按照原来的位置重新放回洞内并封好了石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