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2019-11-14 12:42:26 暂无 阅读:1652 评论:0

《汉书》中有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足见,《史记》是在司马迁身后,才稍微流传于世。并且,《史记》得以广泛流传,是由于杨恽入仕后的不懈努力。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司马迁在自己的著作里面提到过,在完成《史记》的撰写后,他又抄写了一本,这样《史记》就有正副两部书籍。自己创作的书籍,司马迁自然得很小心的保管,之后,司马迁把副本留在了京城。其实,这里的京城只是一个大范围,他是把书籍寄放在了京城的一个亲戚家。

这个人是他的女儿——司马英。司马英的丈夫是杨敞,他可是朝廷的丞相,是一位大人物。司马英和杨敞育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叫杨忠,二儿子叫杨恽。这个杨恽因为继承了父兄的爵位,出任常侍骑。后来,他勇于揭露霍光后人的谋反之罪,获得了皇上的嘉奖,被封为平通侯。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杨恽应该是第一个看到自己的外公司马迁编写的副本《史记》的那个人。并且,杨恽继承了父母的良好基因,从小就熟读《春秋》。由于热爱读书,他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很深的文化功底,且他生活中喜欢跟一些杰出的文人来往,相互探讨学术问题,因此,他在文坛、政坛的名声都很大。

大家普遍认为:长大的杨恽肯定有大作为。事实也是这样,杨恽除了才华出众,他还特别注重自身品德的修行,他总是能够仗义疏财,将银两发给社会上那些有需要的人。由于,杨恽此人好交朋友且为人豪爽,他在社会上的名声也很不错,大家都称赞他的品德。

史料记载过:杨恽在父亲过世后,将他所遗留的钱财都分发给了那些有需要的宗亲,那可是整整的五百万两金子呀,杨恽如此大方,也是世上罕见的。杨恽的母亲司马英过世得早,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他们找了一个继母。后来,父亲过世,他们对待这个继母也是孝顺有加,仿佛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

他的继母过世后,由于这个继母没有生育孩子,所以她留下的遗产指定要杨恽继承,但杨恽并没有要,而是将这些钱财都分发给了继母的兄弟们,自己没有留一丝一毫。不但如此,杨恽为官也没有贪婪之心,一直以公正廉明的形象示人。其实,他的家庭这么富裕,也不需要在官场上谋取那些苍蝇小利。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并且,在这个时候杨恽看到当时的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这部巨著尘封了二十年,也该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了,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公开发行,从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这样一个才华出众、公正廉明的高官,大家应该对他赞不绝口才是,可是,事实偏偏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杨恽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特别喜欢吹嘘自己的德行和才干,且为人高傲,对其他人根本看不上眼。这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他这个人十分刻薄,喜欢抓别人的痛点、缺点不放,总提及别人的伤心事。

还有就是杨恽无法容忍他人与自己意见不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肯定是要加害这个人的。是的,他的这些缺点太致命了,这样的人,别人是不会愿意跟他相处的,因为,他不知道换位思考,不知道受嘲笑的滋味。如果他能够为他人着想,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表现了。

一个人有这么大脾气、这么小的胸襟,且身在官场而不知变通,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这是很危险的。就因为他的这个性格,他在朝廷上得罪了很多人,大家都不想与他为伍,甚至,有些讨厌他。对此,杨恽自认为自己品德高尚,不需要理会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价值观跟周围的人都不一样。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话说,朝廷中有一个叫戴长乐的太仆,他并不遭杨恽待见,两人的关系并不好。但是,这个戴长乐来头不小,他是汉宣帝以前共患难的兄弟,深得汉宣帝的信任。汉宣帝顺利继位后,他将戴长乐从民间找来,让他在宫里任职,待在皇帝的身边。

跟戴长乐过不去,那就是跟皇帝过不去,这个杨恽应该是明白的。两人相互看不上眼,于是,戴长乐向皇帝建议将杨恽革职、降为庶人。杨恽平白无故去惹皇帝的红人,自然没有好下场。吃了这次的亏,杨恽应该吸收教训,而后好好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口不遮拦。

可是,杨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虽然被革职了,可是,他并不安分,开始捣鼓生意,想成为一名商人。他在经商方面还是有心得的,很快就将生意做大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总是喜欢炫耀,喜欢盖高楼来显摆,这样并不讨人喜欢。

杨恽经商..了,本可以好好享受,结交天下好友,大家一起饮酒作乐,生活不是挺美好的。可是,政坛的政敌还是很挂念他。其实,大家并不相信杨恽的钱是自己赚的,他很可能没有保持经营者那种纯洁性。政坛现在还在挂念着杨恽,对他的流言还是很多的。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杨恽的一个朋友孙会宗,他任职太守,对杨恽的品行十分了解,经常写信劝告杨恽,希望他能够保持百姓的身份,不要再挂念之前的种种,并且,现在就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再去结交那些宾客,他们可能已经并不是一路人了,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职责,不要去做一些超过自己权利范围的事。

杨恽读完了这些信件,并没有听从好友的劝诫,而且,老毛病又犯了。他开始埋怨好友多管闲事,没有正确看待自己。他很生气得给这位好友回了一封信《报孙会宗书》,这封信十分有名,足以跟自己外公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相媲美: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 ...

这封信的内容,就跟杨恽读完友人信件后的态度是一样的,里面大多是辱骂好友、抱怨社会及朝廷等话语。后来,他因为这封信而被抓,进了监狱。最后,还被腰斩了,就因为他的大逆不道,他的家人也被流放到异地去了,孙会宗也因此被罢官。

若没他,司马迁的《史记》就被埋没了,却因其不会做人最终被腰斩

说白了,他的最大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参考资料:

【《汉书·杨恽传》、《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报孙会宗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