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2019-11-14 21:38:45 暂无 阅读:718 评论:0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燕地雨无正——明代北京城堂堂一个首都,又在北方,居然经常闹雨灾。北京城的排水体系做得很差,一到夏天,只要雨势稍大,便会水淹盈尺,把半个北京都泡水里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根据现代数据,北京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集中夏季,且年际雨量变化幅度大;多雨易成水涝,不雨则成干旱。

明代北京雨灾分为中度、重度与特大三级。其中重度有6次。每一次雨灾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隔三差五就能看到"都城摧塌者,几 百余丈; 室庐垣墙寝圮,动以万计”、"雨水霖霪,倾颓墙屋”之类的描写。平民的苦楚就不必说了,连官员宅邸、御街与紫禁城都经常遭灾。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永乐大帝

从永乐迁都开始,每一代皇帝都花大心思治理,可一直效果不彰,几乎每一代君臣——除了泰昌——都为这事困扰很久。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严嵩写过这样一件事。正德十三年,他还是个小年轻,被派去江西给藩王册封。临走之前,按规矩皇上得见这些使者一面,叮嘱几句。谁知正赶上倾盆大雨,一群小臣聚在殿前东南角候着,皇上没来,不能进殿避雨,又不能擅自离开,结果乱成一团。等啊等啊,等到天黑,谁知道皇上嫌雨太大,自己先走了……不愧是正德啊。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严嵩和其他同僚一路搀扶着往东长安门走,路上积水积了一尺多深,基本上是硬趟过去的,成了落汤鸡。好不容易抵达礼部衙门,严阁老一回头,连坐骑带仆人全丢了。严嵩坐在礼部衙门的门槛上,先把两只湿透了的靴子脱下来,又把袜子脱下来,拧干水,再哭着把靴袜穿回去,不然太不成体统。最后礼部侍郎王瓒看不下去了,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换了身干衣服。(这事对严嵩印象大概太深了,所以描写非常细致:“两靴为水所浸,坐门下脱靴,倾水扭韈,复穿湿靴”,委屈可受大了。)

嘉靖二十五年,夏天又赶上一次连绵暴雨。这次倒霉的是刑部,直接被洪水围困,尤其是刑部大牢里的一千多犯人,眼看就要被淹死。当时管监狱的主事徐学诗当机立断,打开监狱,号召犯人们自救,赶紧转移到附近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城隍庙。实在来不及转移的,就自己拆屋子搭高栅,爬到上头去。这些犯人又冷又饿,徐学诗就选拔了几个游泳健将,游出去买饼买姜,再设法送回来。三天以后水退了,刑部领导一看,一个没死,都大为赞叹——堂堂京师刑部大狱,竟能演出荒岛求生的戏码。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万历三十二年的锦衣卫大牢,也被淹了一次。可惜这次没有徐学诗这样的人了,囚犯尽皆溺亡。事后沈一贯去视察现场,震惊无比:“年雨多,即墙外大路设有沟渠,亦皆渰没,况此监中如同壑底,何能待其暗消? 人多地窄,气蒸臭秽,不论有罪、无罪,死生难保,情实可怜! ”

关于京城雨灾,这些臣子没少吐槽,从洪武年就开始吐,一直吐到明末,而且还吐得花样百出。这里选择两首比较有特点的,可以欣赏一下他们都被北京的雨折磨成啥样了……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无数文化名人都吃过雨水的亏。沈鲤在京中的藏书,就被一次夏雨全给泡了,放晴之后一边心疼一边晒。屠隆在京城实习的时候,也赶上大雨,屋里的水深达三尺,吓得他给冯梦桢写信,说“适天大雨, 大水从街衢溢入,室中至深三尺,如泛家浮宅然……弟岂真蛟龙邪? 何为水中居? 足下当采大筏,急济我床上。”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万历三十九年夏天,京城暴雨。首辅叶向高写了个《水灾揭》给皇上:“连日大雨不歇,满城皆水。昨早臣五鼓而起,方拟趋朝候领诰命,而自臣所 居,至长安门一带,皆成长河,水深五、六尺,舆马、徒步皆不得施。无可奈何,只于私宅叩首,仍另行报名,躬谢天恩。”——今天雨实在太大了,从我住的地方到办公室的路全淹了,五六尺深的水,骑马走路都没辙。我实在赶不过去打卡上班,只能跟领导你说声,今天在家SOHO了哈。” 一国总理,遇到大雨,竟然也都窘迫成这样。

“燕地雨无正”,聊聊明朝北京城的雨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