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2019-11-16 00:42:08 暂无 阅读:888 评论:0

关于汉长安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记载于《汉书·张敞传》: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京兆尹张敞可谓西汉宣帝时期的一位另类名臣。他学问广博,面对朝堂上的问题,总能够从容援引古今之范例,侃侃而谈,让大家很佩服,皇帝也经常听他的。但是张敞又不像其他朝廷大官那样有一副官架子,下班回家的路上,路过章台街的时候,他就让吏赶马,自己也用便面(一种扇子)来驱马。

为何张敞的举动这么奇怪?根据后世某些文人的解释呢,章台街属于汉代的“平康坊”,沿街有不少的花街柳巷,所以张敞用扇子遮住脸,去行那苟且之事,“章台走马”也就成了一个典故,被用进了许多的诗文当中。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实际上,这个说法纯属YY。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后面再细说。单说这个典故里,提到了一条街叫做章台街。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西汉定都关中,都城草创而成,在刘邦的时代,就只有长乐宫和未央宫,连城墙都没有,宫外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又如何会有大街呢?

长安有城墙和街道,始于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汉惠帝。

提到汉朝皇帝,大家更容易想到汉高祖、汉武帝这些人,而汉惠帝刘盈在位时间太短,只有7年,在位期间又是老娘吕太后实际掌控权力,所以没有来得及发挥什么个人影响。不过在他短短的几年皇帝生涯中,却完成了长安城建设工程里的大头。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史书记载,汉惠帝刚即位(公元前194年),就开始组织人手修建长安城的城墙,用了五年时间修好。这个城墙是啥规模呢?前面提过,它周长有25000米。根据考古勘探和发掘的结果,长安城城墙为夯土墙,截面呈梯形,往上逐渐收分。最底部的宽度约为16米,根据文献记载,城墙高度与宽度相等,因此城墙原高也应为16米左右。由于后世的破坏,现存最高的为10米。在城外还有一圈护城河。显然,这也不是一个小工程,可是它的营建,却没有怎么劳动平民,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平民。关于长安城墙的营建过程,史书有以下的记载:

·(惠帝元年)春正月,城长安。

·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五年)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九月,长安城成。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光从这几条记载来看,修建城墙所用的工人总数目不大,远不如当年给秦始皇修建陵园的人多,而且时间也不长,每次都是三十天,符合汉代一般徭役的规定,从这一点上说,这个工程对平民的影响不算大。但是这些劳动力和短暂的工作时间,显然又不太够。其实,修城墙的主力还有另外一群人——徒隶。(三年)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徒隶不是平民,没有人身自由,另外这些徒隶还不是西汉朝廷自己的,而是动员诸侯王、列侯们“捐助”的。在汉惠帝的时候,徒隶也没有一个限定的工作时间,反正就是一旦沦为徒隶,往往就得干到死为止。平民们劳动三十天,就可以回家。而这些徒隶则常年劳动,不断修城,因此保证了城墙能够在五年时间里修建完毕。

我们再来看一下汉长安城的轮廓。它跟唐长安城有很大不同,一眼看上去,唐长安城是四四方方的,里面的街巷里坊也很整齐,如同刀切一般。而汉长安城则不然,除了东墙是真的直之外,其他三面墙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弯曲转折。尤其是南北墙。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汉长安城平面图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唐长安城平面图

后来有些研究者提出,你们看长安城的南北墙多像南斗星和北斗星的排列啊,这是建城时候有意为之,模仿星象,因此也将长安城称为“斗城”。这个说法在《三辅旧事》、《三辅黄图》等文献中都有所提及,影响也比较大。元代学者李好文对此提出异议,他指出在汉代文献中其实没有提到长安城外形模仿星象之事,而更可能的原因是考虑到地形特征和宫殿的分布。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李好文的观点更有道理。在前一篇我们曾说过,汉初萧何奉命营建长安城,是在秦宫的基础上修建了长乐、未央二宫。从地图中能够看到,未央宫要比长乐宫偏南一些,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错位。这是由于未央宫所在位置刚好有一个高岗,即龙首原,也是附近地势最高的一块地方。为了利用这个地形优势,未央宫就偏南了一些。很可能萧何在这时候根本没有想那么长远,反正也没城墙,怎么顺手怎么来呗。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汉长安城南部

到了汉惠帝的时候,决心修城墙,二宫之间的错位,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把南墙修成直的,那么在长乐宫跟城墙之间就形成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说大吧,不足以安排一个新的宫室建筑;说小吧,那也有几百米,不好管理。因此既浪费空间,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所以干脆顺应着宫室的外轮廓,让城墙也跟着拐了个弯。

南墙如此,北墙又是怎么回事呢?惠帝的时候,长安城北部还很空旷,但是考虑到以后可能会扩建,自然还是想要尽可能多留出一些空间来。不巧的是,在城北又存在一条天然河流,为了顺应河流的走向,北墙也就跟着拐了一拐。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汉长安城北部

有了城墙,自然也就要有城门,长安城一共12个城门,每面3个。考古学家一般认为,这是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理想都城的模式来修建的,即“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有了城墙、城门在,自然也就出现了街道。9座城门中,8座门连通大街,最长的是从正南门安门引出的安门大街,南北向,长度为5500米。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无论如何,在汉惠帝在位期间,在尽量不扰民的前提下,总算是把长安城的基本格局定了下来,长安也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城墙。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这座城不像一些平地起建的城那样整齐,但在惠帝时代的规划设计中却也不乏用心之处,意外形成的“上应星宿”,更是一个美好的巧合。

最后再说回到张敞的事儿来。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考证,张敞走马的章台街,正是长安城里最长的安门大街。这条街夹在长乐、未央二宫之间,笔直而宽敞。另外,它还是一条严肃的道路,因为每个月要从汉高祖陵把衣冠迎接到城里的高庙进行祭奠,会途径此道,即所谓的衣冠道。汉惠帝曾经想要在这条路上修一个过街天桥(复道)都被大臣批评。所以,在这条大街两边怎么会有花街柳巷?

张敞的举动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多后世文人不了解这些汉代的历史和考古,才闹了误会。汉代高级官员出行,有人专门驾车,我们从壁画、俑中都能够看出来,官员是严肃地站在车上的。而张敞则不然,他“”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就是让吏赶着马,自己也用便面来拍着马。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河北安平东汉墓出行壁画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便面

便面有多大?跟今天我们用的扇子差不多大。假如张敞在车上,根本别想用它够到前面驾车的马匹。所以我们推测,张敞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乘车,而是很潇洒地骑在马上,前面有人牵马,自己也用扇子悠哉悠哉拍拍马,跟常见的官员形象大相径庭,这才招来了异样的眼光。

人家张敞忙着回家给老婆画眉呢,用得着藏着掖着去那种地方么?

长安章台曾走马:这位皇帝没啥存在感,却规划了长安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