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作家席笛海:致中国文坛的一封信

2018-07-31 15:57:53 网络整理 阅读:86 评论:0

致中国文坛的一封信

作者/席笛海

致文坛的一封信,是在拜读无数名家作品之后,历经十几度春秋之后,从我内心深处发出的肺腑之言。近日,我又读读舒婷的文字,了解舒婷的一些过去。在诗人名单中,舒婷这个名字已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她的诗歌。我曾一度热衷于舒婷的诗歌,在我爱情懵懂的雨季,,也曾期肦过《致橡树》的那份感情。现在回首起来还有几分甜蜜在心头。

作家席笛海:致中国文坛的一封信

每一次读《致橡树》便唤起了我对爱情和文学的向往,虽说在我的罗曼史或文学城堡里未曾拥有过,但这首诗歌却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致使一切美好的事儿都搬进了我的心田,甚至“舒婷”的名字久久地居住在我的心房。我不断地查阅关于舒婷的文学踪迹,可有消息称,她已经隐匿于生活之中,沉寂在文坛里。这种现象会让你顿时觉得写作迷失了方向,会让你对未来很恐慌。这就是为什么我提起笔来书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深处充满了无比的纠结和渴望被关注的期盼。

该从哪找话题?我要直面的文坛和敬佩的作家?我想我唯独关心的无非是作家的生存话题。当脑海里出现“无归宿”“流浪在文艺的路上”一些负面的词语,我多为伤感。现在,我要给文坛书写的正是作家的生存问题。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高涨,而文人被挤到“冷落的角落”里,“作家”成为“时代的笑话”的国度里,“一文不值”,“写作没出息”困惑着文人墨客,他们的生存状况得不到保障,文坛又对此有何想法?

作家席笛海:致中国文坛的一封信

在70,80年代,作家的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是非常值得去敬佩,尊重的。那个年代,人们无比向往作家这个职业,它神圣,充满诱惑,是智慧的使者。一来是可以扬名天下,二来有一个可观的经济收入,能当上作家的,人们捧他到天堂。那个年代里,人们追的不是歌星,电影演员,运动员,而是作家。读书人占的比率比当作家的多。那个年代里,我也是作家的忠诚“粉丝”,比如崇拜席慕容,舒婷,海子,路遥,三毛等等一批优秀作家。我年幼无知的心便萌生了当作家的强烈愿望。当别人知晓我崇拜哪位作家时,他们一定也在崇拜,尊重我,这种感觉非常幸福。到了90时年代,当快餐文学袭击文化市场时,“作家”不再是神圣的,受人尊重的,她更多是灌上了贬义色彩。人们对作家的理解是“穷二B”或者是“文艺愤青”。

标签:作家席笛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