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2019-11-20 15:43:04 暂无 阅读:1417 评论:0

苏氏因"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而名动天下,其实还有个"三苏"与其不相上下,这"三苏"就是同安"芦山堂"的"三苏"苏绅、苏缄、苏颂。苏绅、苏缄是堂兄弟,苏颂是苏绅之子。苏绅为宋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封翰林学士;苏缄为宋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知邕州(今南宁)时据交趾(今越南)御寇以身殉国,赠奉国军节度使;苏颂为宋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为官累至丞相。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为文坛三苏,同安三苏就是政坛三苏,他们一东一西,交相辉映,各领风骚。

同安芦山堂苏氏始祖为苏益,光州固始人,唐末光启元年(885年)随王潮率义军入闽,其祖上为光州刺史,苏益曾被授为隰州刺史,王潮任泉州刺史时,苏益为泉州押卫都统使,后任泉州都统领军使,死后在宋初被赠上将军、武安侯。苏益三子苏光诲,被宋太宗封为左屯卫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苏光诲奉命在泉州府同安县永丰乡葫芦山下建宅,世代居住,后世尊苏益为入闽始祖,取芦山为堂号,衍为"芦山衍派"。 此宅第后废兴相续,历经千年,几度重修重建,初为宅居,后于明嘉靖年间重建时作为全闽芦山苏氏大宗祠。

现在的"芦山堂"位于同安洗墨池路23号,这个路名跟苏颂有关,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苏颂就出生在这里,芦山堂前面最初有个水池,苏颂少年读书时经常在池边洗笔砚,所以叫洗墨池,现在水池湮没,以路为名留个念想。整座院落古色古香,闽南建筑风格,山门高耸,绿树成荫。主体建筑于1988年翻修,保存大量清至民国重修时的木作、石作艺术构件,中间为祠堂,两边为护厝。祠堂面阔三间,三进院落,门厅为重檐燕尾脊硬山顶,屋面彩塑雕件丰富多彩。前堂为苏氏大宗祠,祀始祖苏益,后堂为翻修时新建苏颂祠,堂额均为当代数学家苏步青所题。两边护厝里陈列芦山堂历代世祖画像及简介,还有后世苏氏家族名人以及家族文化史。芦山堂苏氏人杰辈出,群星璀璨,最为闪耀的一颗星当属苏颂,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尤以科学创造最为显著,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是一部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自动报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天文台,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科学贡献,攀登了当时世界天文机械制造的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苏颂是一代名臣贤相,科学巨匠,是芦山堂苏氏家族子孙后代的骄傲,是一面光辉旗帜,彪炳史册,正简流芳。朱熹曾经这样评价苏颂:"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

芦山苏氏还有四姓同宗的典故,元代的时候,苏家押解丁粮银两上缴国库途中遇劫,家人被匪徒杀害,朝廷派人调查时,钦差徇私枉法反污苏家通匪,苏家人一气之下踢死钦差,犯下不赦大罪,遭朝廷追杀,苏家人便四处逃亡,有的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改为许、连、周三姓,于是就有了"一夜奔九州,化姓许连周"的故事。

参观完芦山堂,我又去了一趟锄山蜈蚣岭,这里是苏益陵园,又叫苏益公园。苏益墓地居"蜈蚣吐丝"穴,坐北向南,前衔小鸿渐,后傍白云飞,四周苍松翠柏,山峰绵绵。这里是闽南及迁往..、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芦山堂苏氏寻根认祖的圣地,有专门的守陵人。芦山苏氏自苏益始,这一支脉开枝散叶,子孙后代遍及海内外。

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根本在于宗族文化的传承,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芦山堂苏氏先贤足迹,忠孝传家,励精图治,精忠报国,勤政为民,清正廉明,这些优秀的德行品格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基因,为后人树立了道德典范,古人对传统的坚守令人心生敬意。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芦山堂,书写入闽苏氏无限荣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