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到济宁,为什么有人叫你“老师”?

2019-12-09 15:36:44 暂无 阅读:807 评论:0

到济宁,为什么有人叫你“老师”?

外地人到济宁,如果被人称呼“老师”,千万别以为这里天天都是教师节。

大概是20多年前,我所在的企业从外地招聘了一批大学生。那时候,外地人才引进还是很超前的。

话说,那天有一东北籍的大学生背着行囊到鱼台报道,在济宁火车站下车,天色已晚。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发达的交通,各种出租车、拼车、滴滴打车等,也就一个小时候就可以到鱼台了。因为最后一班公共汽车已经开走,该同学只得考虑在济宁车站附近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来鱼台。

其实也没他考虑的时间,人一下车,就有几个中年妇女围住他,非常热情,“我说老师,住旅馆不?空调热水,干净舒适。”“价格便宜,一晚30。”

这一句“老师”叫的,该同学差点就热泪盈眶,初来乍到,这人地两疏,竟然有人这么尊重咱,是不是看我带着眼镜,是个有文化的人呢,真有点回家的感觉。于是就跟着一位中年妇女找地方入住。

跟着这位阿姨,沿着车站附近的小巷子,七拐八拐,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总算在一片民居中找到了她介绍的那家旅馆。环境有点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也不像她说的干净舒适啊,污水乱流不说,关键那房间的气味,让人窒息,床上用品也是多日没洗了,该同学有点失望,想走,结果那位阿姨不高兴了,“大老远我把你领来了,走怎么可能呢。”

该同学就这样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捱了一晚,总算领教了一个道理,到济宁,叫你“老师”,真不一定就是尊重你。初入社会,这水也太深了。

按说,不应该用这样的例子开场。不仅在济宁,在济宁周边很多地方,被称为老师,就是一种习惯性的方言。

就像这位被人叫老师住宿的同学一样,你到了济宁,路过某家小吃店,老板热情地招呼你,“老师,进来吃饭吧。”还真不好意思让你拒绝。

被称为老师,在济宁以及周边县市,应该源于孔孟之乡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基本上就把这个范围给你划定了,但凡有人与我同行,其中肯定有我的老师。

到济宁,为什么有人叫你“老师”?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老师,并且他的学说持续两千多年,至今被人继承发扬,就是他这个敢以天下人为师的胸襟。

孔子之所以博学,成为万世师表,就是因为他的好学、多问。估计当年,老师这个称呼,就是孔子的口头禅,见了谁都这么称为“老师”。因为孔子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没有固定的老师,经常去做一些零工,红白喜事或者祭奠活动上,帮忙端个盘子、折个菜啥的。那时候他就开始向人家请教礼仪,渐渐积累了这些知识。

后来,孔子拜见过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师老子,二人经历过一场影响后代几千年的思想风暴,但老子仍然不能称为孔子的老师,只能算是一场学术交流。

关于孔子拜师,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孔子周游列国时,一行人驾着马车,看见前方有几个儿童正在路中央玩耍,看见来车了纷纷避让,只有七岁的项橐依旧站在路中间,孔子的车不得不停下,他很好奇的问你怎么不躲开,是有什么事吗?项橐指着脚下用泥巴堆砌的城池说“向来都是车避城墙”。孔子于是绕城而走。

本以为只是个调皮的小孩正打算这么走了,后面的弟子觉得被为难了,于是出了个问题想难住项橐,结果他机智的回答并反问,反倒难住了后面这些弟子,孔子感叹后生可畏啊!这个小孩不一般,打算再考考他,当时他父亲正在一旁做农活,孔子就问你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吗?你知道一年能收多少五谷杂粮吗?

这种问题一般7岁孩子都会认死理,项橐很快回答“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说完就跳到旁边的水池里游泳,喊他也下水,孔子不会水拒绝了,项橐说“鸭子也不会但照样下水。葫芦也可以漂浮在水上”。孔子认真回答鸭子有羽毛可以浮起来,葫芦中间是空心的所以沉不下去。项橐又说钟的中间也是空的怎么就能沉下去?

这把孔子难住了。这个故事,说明学问都是在生活当中的,随处都可以学习。

到济宁,为什么有人叫你“老师”?

孔子给后代留下的这个语言习惯,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时刻以学生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要自以为是,不能好为人师。

只是,这种称呼“老师”的好习惯,慢慢被人异化了,再叫老师的时候,舌头打了卷,叫“老丝儿”,不仅没有尊重,让人感觉怪怪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