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落后于时代,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火炮(3)

2018-06-14 08:55:36 网络整理 阅读:71 评论:0

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水师的装备依旧没有任何起色。根据《清实录》和《筹海初集》等资料记载,当时的清朝水师,不仅装备着数百年前明朝水师装备的大小火箭、五虎箭、神虎箭、喷筒、火罐、火号、箭箱、溜桶等火器,还出现了明朝初年的碗口炮(明朝晚期时明军都已经不用了)。

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关天培为了巩固海防,曾组织人手铸造了一批新炮,但在试射时频频发生炸膛现象。关天培仔细查看火炮后发现,这些新造的火炮内外凹凸不平,其中最大的凹陷居然可以倒入4碗水而不溢出,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铸炮技术落后外,还因负责造炮的各级官员贪污经费,一再偷工减料。

而同时期的英国,大量科学技术与先进知识被应用于火炮制造。例如在炮身铸造方面,他们采用先铸成实心圆柱形金属铸件,再用镗床镗钻成炮管的方法,来科学铸炮。与当时清朝凭借有限经验的低端模铸法相比,这种铸炮方法不仅铸炮效率高,而且其铸造的火炮在射程、精度、威力、稳定性等各方面都远在清军火炮之上。

1832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中国丛报》,主要刊登清朝的时政、经济、军事等内容。这份报纸的文章常由到过中国的西方人撰写,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当时清朝各方面的情况,史料价值极高。在该报1836年第5卷第4期的内容中,出现了一篇介绍当时清朝水师与海防状况的文章,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中国的战舰庞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有着席帆、木锚、藤缆。

……

中国火药粒子粗糙,大小不一。发射后留下的臭味,显然是因为含有硫黄过多,它们受到空气的影响后很快就分解了,在纸上留下黑点和湿气。知道这点以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何中国大炮缺乏扩张力了,这是凡看过它发射的人都能注意到的。

……

许多大炮是葡萄牙或荷兰造的,各个时代、各种长度、各种形式、各种口径都有,其中不少已陈旧不堪,百孔千疮,以致无用,名副其实的海军大炮一门也没有。安装在帆船上的野战炮或攻城炮,情形也是如此。土炮是中国人铸造的,而我们相信一般是铁的,其炮膛不像欧洲大炮那样钻得平滑;炮架只是一种木架或固定的炮床,上面用藤把炮捆住,因此炮只能直射,极难瞄准任何目标,除非目标就在炮前面。虎门周围的炮台就是安装着这种光怪陆离的大炮……中国的火绳枪是制作粗劣的武器,子弹多是铁的,他们不知道有刺刀这种武器,燧发枪、卡宾枪、手枪和其他的火器都不用。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43》

落后于时代,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火炮(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