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校靶效率提高10多倍,他为何坚持"十年磨一剑"(4)

2019-01-14 10:18:51 网络整理 阅读:169 评论:0

无声之处响惊雷。一时间,焦锋利“火”了。站在领奖台上谈体会,他第一条经验就是:“基层官兵最熟悉革新的需求和方向,但往往欠缺攻关的知识和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往前迈出学习的一小步,理想就可能向现实靠拢一大步!” 责任编辑:于雅倩

二问:连队军械师为啥敢挑战军队重大科研难题?

“科研创新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有问题就有研究的方向,敢试验就有成功的希望”

“当时我要是松把劲儿,这个项目可能就夭折了!”

回首10年科研攻关路,焦锋利感受最深的是:“科研创新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有问题就有研究的方向,敢试验就有成功的希望。”

焦锋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失败后付出的坚持最多。等他读完研回到部队,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研发出全新的校靶系统模型时,却在成果转化中遇到了拦路虎:生产一款高精度零部件竟然需要上百万元经费。由于单位资质有限,只能申请到一小部分经费,剩下的钱怎么办?

上级给不够,自己掏不起,看着“窟窿”堵不上,一般人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可焦锋利没有放弃,他思来想去找到了办法,走军民融合之路,邀请企业出资共同参与研发。他走访驻地、北京、西安等数十家企业,终于与其中一家达成了合作协议。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经过多年努力,当耗资不菲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后,一试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效果竟然还不如传统校靶好!眼看投资的经费打了水漂,合作企业觉得这是个无底洞,停止生产打起了退堂鼓。不少人也开始冷言冷语:一个基层军械师挑战军队重大科研难题,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攻关失败最“磨人”。那段时间,焦锋利也慌了神。关键时刻,部队领导站了出来。“这个攻关课题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砸锅卖铁’也要支持!”旅党委不仅为焦锋利专门开设工作室,还在质控室设置研发席,让他可以随时调阅查询直升机装备资料,并让机务营骨干配合他进行日常实地试验。与此同时,旅里还积极为他争取科研经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