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蔚来,有没有未来?

2020-01-20 18:36:31 暂无 阅读:604 评论:0

在互联网圈内,中美两国总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巨头——阿里巴巴VS亚马逊、腾讯VSFacebook、百度VS谷歌……。以至于这种观念也延伸至其他领域,比如,中国的蔚来汽车,曾被称为"中国版的特斯拉"。但两者真的相似吗?或许并不尽然。

前几日,有这么一则消息:特斯拉宣布对MODEL3的价格进行下调,从原本的35.58万直降到29.905万,降价幅度如此之大,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品牌不啻于一场灾难。那么,国产新能源汽车厂商会因此大打价格战吗?

蔚来李斌的答案是:蔚来的产品不会降价,也没有什么降价空间,蔚来的产品目前都是负毛利,因此蔚来的产品在价格上没法降,只能把服务做好。

蔚来,有没有未来?

也就是说,特斯拉更注重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等环节,而蔚来则侧重于"服务"。因此,将蔚来称为"中国版特斯拉"可能并不恰当。实际上,蔚来的模式更倾向于小米,这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此。

小米式..

创始人李斌发家于易车网,最拿手的是"卖车",换个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专注于互联网汽车销售服务,在数字化汽车..方面颇有建树。而在互联网..圈内,李斌对于雷军的小米..模式十分推崇。

据说,早在2013年,李斌就跑去找雷军,说他要造电动车。雷军以为这又是一个忽悠人的"骗子",但当这个"骗子"真刀实枪拿出10亿来造车时,雷军也不由动容,声称会参与融资。

2014年,李斌带着另一位创始人秦力洪再次向雷军请教,雷军讲述了小米创业之初如何将社区做出超高的活跃度,还把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介绍给了他们,黎万强又详细讲了小米做社区的心得。由此,后来的蔚来汽车无不充斥了小米..的影子。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17年12月,蔚来耗费8000多万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8架包机,60节高铁车厢,19家五星级酒店,160辆大巴,以及全球当红的梦龙乐队,齐聚北京五棵松,声势一时无两。

被汽车媒体称之为"地表最强新车上市发布会",与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会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种高调的,从专业媒体到普通大众的传播逻辑,蔚来汽车一夜成名。据说,在发布会不久,各地的汽车订单如雪花般涌来。

蔚来,有没有未来?

与此同时,日常的社群维护也是蔚来..工作的重点。在蔚来的持续运营下,蔚来APP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汽车互动..,在车主中拥有良好的口碑。曾经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例子:

2019年11月14日,上海一位ES8车主刚满周岁的儿子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转院做手术,但他到了新医院才发现有必需品在上一家医院楼下的ES8车上,自己无法走开,叫朋友去开也需要对方先来拿钥匙时间上来不及,他想到ES8可以授权给蔚来服务专员驾驶,于是给蔚来官方打了个电话,后者很快安排了一名专员将车开到新医院,这名专员在小朋友的病床上放了一大袋点心,给车主发了条信息就离开了,车主十分感动,在手术结束当晚来到蔚来App上公开致谢。

通过这样不间断的客户群体运营,使蔚来拥有了一批信赖自身品牌的"粉丝",而他们会不自觉地为蔚来"摇旗呐喊",增强蔚来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奠定了蔚来在造车新势力的老大地位。

小米式创新

曾记得在小米上市之初,有关小米的市盈率纷争不绝于耳,究竟是应该是一家智能硬件企业还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呢?小米内部自然更倾向于后者。而蔚来汽车也同样是一家具有浓厚互联网基因的公司。

而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多以"商业模式创新"来解决用户的痛点,从而得到资本的认可。小米的电商以及后来提出的新零售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于人与货连接、流通环节的创新。

蔚来,有没有未来?

而蔚来汽车呢,则基于中国汽车4S服务的痛点,在全国铺设了NIO House和NIO Space,实现了蔚来与消费者的直接触达,炫酷的展厅、后续的服务都直击中国车主内心的渴望。

此外,在后续的新能源车服务方面,蔚来也多有建树。除了在全国建设充电桩之外,蔚来还首创了"换电+车电分离"模式。仅此一项,蔚来就砸进去不少钱,光专利就已经申请了数百项,听起来十分炫酷。

当然,不管是销售终端的改变,以及在换电模式方面的商业创新,其目标都是为了解决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痛点,降低购车门槛,最终促进汽车销售。但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并不能改变蔚来发展的颓势——股价大跌、裁员、融资困难等问题频发。

作为一个"大额商品",汽车并不可能像手机那样采用"性价比"的方式来打入市场,换车的频率也不可能像手机那么高。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不仅是..策划,最最关键的还是汽车本身。

蔚来,有没有未来?

2019年4-6月,蔚来ES8分别在西安、上海、武汉、石家庄发生了4起自燃事故,让人对蔚来汽车的质量不免心生疑虑。虽然蔚来事后反应及时,将相关产品立马召回,并采用了免费更换电池包等方式来做好这场"危机公关",但却始终无法让消费者释怀——作为一款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产品,以后会不会还会有类似状况发生呢?更何况,召回产品本身对于蔚来的现金流本身就是一种负担。

由此,关于蔚来技术路线以及供应链的弊端逐渐露出水面。尽管蔚来十分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在上海、北美、慕尼黑、伦敦等地设立了六大研发中心,从2016-2019年上半年,耗费了大约100多亿来进行产品研发。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包括"三电"系统的电机、电控、电池包,"三智"系统的智能网关、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蔚来仅仅是在某些技术环节具备优势地位。话说回来,共计融资400亿的蔚来也无法担负起沉重的汽车研发费用。看起来三年半100多亿的研发费用似乎不少,但与财大气粗的大众集团等传统车企相比还是逊色不少。据悉,仅2018年一年,大众集团的研发费用就高达158亿美金,比蔚来成立以来的融资额高出两倍还多。

当然,作为造车新势力,蔚来并不需要从头开始研发,完全拿来就用,这就比较考验供应链能力了。而一家新生的汽车品牌,还是按需求订单来进行制造的车企,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蔚来在与上游供应链厂商的博弈中很难占据优势。

蔚来,有没有未来?

因而,蔚来汽车量产交付延期时有发生,这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完全是一副小米"饥饿.."的配方。但实际上,小米的饥饿..本身就是因为供应链问题造成的。如今的小米,正在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构建自己的供应链,也算是弥补之前缺失的那部分能力吧。

不管是研发投入,亦或是整合供应链资源的能力,均需要海量的资本打底。在没有创办蔚来之前,李斌以融资能力强而著称,蔚来的投资者几乎集齐了互联网圈内的半壁江山;而当蔚来融资烧完,上市圈钱也烧完之后,才发现蔚来本身还是极度缺钱的。前不久,关于蔚来与广汽之间的融资一事沸沸扬扬,说白了,还是因为蔚来资金缺口有点大,而造车这件事真的并没有那么简单。

造车,并非是互联网商业模式能够驱动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科技创新。2020年,蔚来究竟会怎样呢?且行且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