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网红”百万医疗险,亟须监管亮“红灯”

2020-01-09 09:54:51 暂无 阅读:1046 评论:0

“网红”百万医疗险,亟须监管亮“红灯”

凭借保费低、保额高、线上购买便捷等特点,以百万医疗险为主的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健康险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消费者追捧,成为保险产品中的“网红”。但其实,仔细扒一扒这些“网红”险的条款就会发现,里面套路还不少。最常见的,就是保险公司“想方设法”在短期健康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连续投保”等易与长期健康险混淆的词句。(1月8日《上海证券报》)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达39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远高于行业原保费14.16%的增速。尤其是一批财险公司推出了大量的短期医疗险,被业界称之为“网红”百万医疗险,使得短期医疗险市场陷入“红海搏杀”态势: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但另一方面竞争又异常激烈,这造成一批财险公司健康险大幅亏损。特别是,一些保险公司使出“连续投保”套路,打长期健康险“擦边球”,“网红”百万医疗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令人担忧。

事实上,“网红”百万医疗险因是短期医疗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但一些保险公司在“连续续保”和“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同时,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促销噱头。特别是,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换言之,超高保额那部分,其实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安慰剂。更何况,目前还鲜见有“网红”百万医疗险的赔付案例。正因为如此,银保监会曾明确提出,禁止“网红”百万医疗险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夸大产品功能。

可见,“网红”百万医疗险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因而注定不会红长久。一些保险公司开展的网络保险业务,有的偏离了保险本源和主业,有的以保险名义转移风险,有的与保险无关却败坏保险声誉,无序发展滋生乱象。有的保险公司为片面追求爆款、吸引眼球,存在保险产品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对免责条款进行说明、保险责任模糊等问题,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虚构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假借保险之名非法集资;或承诺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出资;或冒用保险机构名义伪造保单,骗取消费者资金。

因此,“网红”百万医疗险,亟须监管亮“红灯”。首先,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财险公司只能经营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健康险,不得经营长期健康险;在开发短期健康险产品时需要表述清楚,不能有歧义。同时,针对“网红”百万医疗险之类的网络健康险市场,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提高《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执行力,规范网络保险经营行为,促进网络保险健康规范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再者,实行线上与线下监管标准一致,根据网络保险的特性,对现有监管规则进行适当延伸和细化;特别是,强化市场退出管理,根据“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通过明确列出禁止性行为的方式,强化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的市场退出管理,为网络保险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