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李强一周】上海文化,如何请来“最牛的人”(2)

2018-08-09 19:47:55 网络整理 阅读:176 评论:0

这首先意味着,上海作为一个历来的“文化码头”,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集聚名家、名流、名作,提升“码头效应”;一方面也要努力成为“文化源头”,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策源地”。

“纽约有百老汇,伦敦有西区,很小的一块地方,却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在去年底的市委学习讨论会等多个场合,李强都曾提起这些全球城市的知名地标,将之作为上海应当对照的标杆。“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展览、演出,让全世界的人‘打飞的’也要来听、来看?”

在他看来,拥有顶级的展览、演出,乃至形成特定品牌,是一座顶级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文化吸附力和影响力,正是衡量一座中心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

显然,,尽管近年已经涌现出不少“现象级”展演,但比照世界顶尖水平,上海在这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而现有的资源和潜力同样不小。如人民广场周围1.5平方公里,云集了数十家演艺机构和设施,这一区域就被视作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李强一周】上海文化,如何请来“最牛的人”(2)

在大世界,李强特地登上天台,在酷暑中听取这一区域的规划建设汇报。目前被称作“人民广场演艺区”的这一区域,正在公开征集一个类似“百老汇”分量的名称,试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地标之一。李强表示,这里应当“精心设计、加强整合、统筹运营、联动发展,进一步打响品牌,提升整体影响力”。

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李强对上交等文艺院团的期望,则是在做“码头”的基础上试图成为“源头”,通过激励原创、鼓励演出,拿出更多具有真正分量的“精品力作”。这意味着上海应当努力成为更多原创新作的首演、首发地。

当然,上海需要的并不是自娱自乐的“新作”——真正称得上“源头”的精品力作,显然需要经受国际主流文艺演出界的考验,并能够“留得下来”、长盛不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