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改革开放40年系列访谈⑤丨陈圣来:创办东方电台、掌舵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独家记忆(5)

2018-09-01 08:33:13 网络整理 阅读:84 评论:0

高举“经典”“创新”两面旗

上海刮起了“东方旋风”:

偌大的上海滩,便携式收音机一度脱销;电台每天会收到4000多封听众来信,信件用一个个麻袋装进来;陈圣来累得住院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病友知道陈圣来要做手术,特地送花到他的病房,祝他手术顺利;一位老听众写信给他,说希望将来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是枕着东方电台的广播声走的……来自观众的喜爱、认可、支持、信任都令陈圣来感动不已。​

东方电台成功了,可陈圣来的人生挑战远不止于此。2000年,就在陈圣来和东方电台一起迈入新世纪的大门之时,他接到调令,去筹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一干就是12年。在陈圣来的掌舵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名不见经传开始,一路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艺术节。

改革开放40年系列访谈⑤丨陈圣来:创办东方电台、掌舵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独家记忆(5)

陈圣来当选亚洲艺术节联盟主席,与欧洲艺术节联盟主席、亚欧基金会主席在台上合影。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对您来说,组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筹办艺术节,又是一次“白手起家”。当时面临哪些挑战?

陈圣来:中心揭牌的时候,当时文化部的领导对我说:“圣来,希望你用10年把上海国际艺术节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艺术节。”听了这话,我压力很大,也很兴奋。

困难就在眼前。最主要的就是当时上海国际艺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能自负盈亏、自我完善的“造血机制”,不知道钱从哪儿来,也不知道节目从哪儿来。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NHK交响乐团的团长把他的年程表翻开放在我面前说:你自己看吧,我们今年、明年的行程都排满了,上海要轮到后年了。我们是为当年的艺术节筹备节目,可国外的艺术团体有很强的规划性,这让我们措手不及。

于是,在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带了两个人去英国,参加世界演艺经理人大会,去结交朋友,去融入人家的圈子。我记得当时会场里就只有我们三张亚洲面孔,我们去宣传我们的艺术节,说服国外的艺术团体登陆我们的..。一开始,这是非常艰难的工作,可当我离开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时,局面已经完全反过来了。因为太多国外的艺术团体想来,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筛选,这就是十多年的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