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人才“帽子”多了才能解决“里子”问题(3)

2018-09-05 13:55:17 网络整理 阅读:134 评论:0

反过来说,如果不要帽子,不看科技成果,不看发表国际著名期刊论文数量,那么评判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那岂非又回到论资排辈,学术大锅饭的时代了?

同时你会发现,这两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既然“唯帽子论”,说明帽子稀缺,那么怎么还会“头衔泛滥”?既然头衔泛滥,帽子必然贬值,又怎么会唯帽子论?

要注意的是,科学的评判标准不像选代表,所有人都可以竞选,所有人都可以投票,无论是科技成果还是科技人才都是科学共同体来评判的,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评判体系和审核标准。因此无论是国内的院士、长江还是千人、杰青,你可以去研究每个人的履历,无论是学术论文的水平还是科技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诟病学术论文的问题,很遗憾,论文是国际通行的学术货币,也是全世界学术和科技人才评价的通行标准。

人才“帽子”是先进,榜样,同样也是目标,可以激励着年轻的科技人员去追求,从而高标准的去要求自己,同时作为取得成果的一种褒奖和承认,本身就有优胜劣汰的意思,那么它当然是一种稀缺品,如果人人都有“帽子”,那么还要“帽子”干嘛呢?

所以根本就不是帽子的问题,而是怎么戴和戴多少更符合实际,更能适应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的问题。

再回到中国人才头衔到底是多还是少这个争论上,其实还真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依然要有个标准,因为多和少都是相对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要看供需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几个维度提供给大家: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基数。其次,截止到2015年,中国高校数量居世界第二,也是亚洲拥有世界百强大学最多的国家,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再次,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其称之为战略资源或者第一资源,在各项人才激励政策的吸引下,大量的海外高端人才纷纷涌入国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