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上海淮剧团《浦东人家》首演在即,幕后匠心逐一揭开(2)

2018-09-24 19:02:33 网络整理 阅读:165 评论:0

《浦东人家》首演后,一系列演出计划紧锣密鼓展开。10月12日,该剧在外高桥艺术中心进行“回娘家”浦东首演,接着在2018浦东文化艺术节连演两场。10月20日—12月10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浦东人家》沪苏浙皖巡演”启动,12月该剧还将参与央视《空中剧院》主题演出。

唱腔设计赵震方将《浦东人家》总结为传统韵味、现代审美、乡土情结、都市格局。第二场“新婚”,是阿珍开启了人生新旅程,展开对新生活美好追求的阶段,因此用新的“自由调”结合“蓝桥调”,并伴之以板式变化,达到新颖流畅,优美大方;又如第三场“创业”煮螺蛳一段,用朴实的“老自由调”,使人物形象显得干练而成熟。赵震方表示,郭文德的憨厚、万福林的潇洒、郭茂堂的本分都要通过唱腔曲牌进行“形象设计”。群众角色则采用民歌小调的曲牌,丰满而有层次。

上海淮剧团《浦东人家》首演在即,幕后匠心逐一揭开(2)

舞美设计边文彤看完《浦东人家》剧本,心情如获至宝,“这个剧有生活的质感,有温度的人物,有暖热观众的情感,是一幅浓浓大时代中鲜活小人物的生活画卷。”透过江面的雾气,对岸,有一抹暖色......这是边文彤想通过《浦东人家》舞美设计呈现给观众的最直观感受,“湿润的雾气,如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不清未来发展的普通人,平静安稳但内心又隐藏着些许不满足。”《浦东人家》在舞台高低前后吊装很多窗户,如同城市的眼睛,静静目睹并见证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窗户高低错落,前后毗邻,虚化了建筑外形,组合出不同场次的浦东老街巷中人家。情人墙、渡口、外滩等上海地标特点进行突出,“这是剧作家反映上海生活的心思所在,也是上海这个城市独特之处的历史印记。” 边文彤说。

24名群演每人换3套衣服,加上主演、配演人均2—6套不等服装,《浦东人家》有多达180套服装,服装造型设计周月笑言,这是她遇到的一出最“虐心”大戏。对于1992年出生的周月而言,《浦东人家》发生时代停留在模糊的儿时记忆。接到剧本之初,周月查找各种历史文献资料,与编剧杨林、龚孝雄,导演李利宏沟通想法,找长辈了解时代特征。用周月的话说,收集资料阶段比创作更辛苦,可谓“长、大、满”,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但收获却是满满的。虽未曾亲身经历,已然感同身受。舞台上,电吉他、双卡录音机、彩色喇叭裤、大墨镜等元素都镌刻着时代印记。上班族融入“假领子”元素,并将整体色彩调成了黑白,引入了与之配套的平面二维空间道具。柳玉珍服装的领子统一设计成了白色,郭文德领子相应做成了黑色。在周月看来,,设计就是要巧用小心思。“新婚”的场景里,男生的上衣元素用当年搪瓷面盆的中心花纹设计,而女生的裙摆则用搪瓷盆外圈的花边装饰,体现时代画卷中的质朴和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