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三一重工:从“小城小厂”到“世界泵王”

2018-11-28 02:28:41 网络整理 阅读:172 评论:0

三一重工:从“小城小厂”到“世界泵王”

11月24日,工人在三一重工18号厂房组装压路机。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新华社长沙11月27日电(记者白田田)湖南省长沙市经开区,晚上,三一重工连片大型厂房依旧灯火通明。企业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国各地三一机械设备的开工运行数据——“挖掘机指数”不停跳动着。

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同比增长45.9%,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170.9%。被看作中国经济晴雨表的“挖掘机指数”也在高位增长。这些数据,描绘出三一重工由“小城小厂”成为“世界泵王”的发展轨迹。

产业报国,踏着时代步点

三一重工最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其总裁向文波回答:“产业报国的情怀。”

时间拉回至1986年。距长沙100多公里的县级市涟源,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4个年轻人,怀抱着创业梦想,放弃国企“铁饭碗”,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凑来的6万块钱,在茅塘镇道童村创办了一家焊接材料厂。

老员工回忆,创业之初,梁稳根对他们说,要做中国企业改革的试验田,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当时,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机会给了有梦想的人。几年后,涟源焊接厂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并于1989年正式取名为“三一”,含义是“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初,三一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江水暖”,提出“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进入大行业。1994年,三一重工落户长沙,开始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向文波认为,三一重工成功,是因为赶上了中国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制造业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市场红利——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政策红利——改革开放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三一由一家地方小厂,发展为排名世界前十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其从起步研发混凝土泵车,到成为有着“世界泵王”之称的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仅用了13年;三一挖掘机从国内市场0.5%的占有率,到销量排名第一,超过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只用了6年。

三一重工:从“小城小厂”到“世界泵王”

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三一重卡。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