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坚守在催化塔中的“钢铁裁缝”(3)

2018-12-18 21:55:14 网络整理 阅读:127 评论:0

在和杨永磊一同工作了17年的车间技术员李海强看来,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焊接人才,“杨永磊对工作尽职尽责,每次我们厂的管道、设备发生泄露需要焊接,或者一些危险部位的零件需要焊接,他都冲在最前面。

工作27年间,杨永磊经常加班加点作业,“最长一次的连续作业了36小时。”2006年之前,杨永磊每年连续作业24小时的次数高达20余次,近些年,由于装置优化、管理水平提升和检修质量的提高,杨永磊加班作业的次数逐渐减少。

坚守在催化塔中的“钢铁裁缝”(3)

图为青海油田分公司格尔木炼油厂机修车间焊工杨永磊。钟欣 摄

杨永磊经历了格尔木炼油厂从20多名电焊工减少到如今的3名,但是他似乎毫不担心。在他看来,电焊工是一份既辛苦又有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才能练就一身好技术,所以他在科研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希望通过科技的进步,减少人工的投入。

2012年4月,杨永磊拥有了“杨永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目前有27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大家将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拿到工作室一共解决,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改进创新,通过后期多次改进完善,形成创新成果。

工作以来,杨永磊参与炼化装置检修、抢修、维修500余次,攻克70余项技术难题,2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出版发行了一本著作,填补了大量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焊接及修复技术领域的空白,研发的技术成果投用后获得一千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