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心理学:外卖送餐员的“平均月薪”为何能触动人们的情绪?

2019-01-22 11:39:47 网络整理 阅读:77 评论:0

心理学:外卖送餐员的“平均月薪”为何能触动人们的情绪?

有媒体报道,依照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18年外卖送餐员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外卖送餐员“平均薪资”(月薪)已经过七千元(7750元),超过行政,文员等白领岗位的平均薪酬。坦白讲,讨论外卖送餐员的“平均月薪”应该并非头一次,这很像过去几年人们讨论农民工薪资的感觉。只可惜,房地产行业放缓,农民工再次回到原地,开始找寻“新的出路”。

过去几年,在房地产如日中天的时候,农民工的“平均薪资”(月薪)也比普通白领高。甚至,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情境中,人们开始怀疑“上大学”的性价比。还好,这样的趋势并没有持续,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降温,“知识型劳动力”再次找回自己的“位置”。可是,“位置”不是铁打的。

当“外卖时代”来临,这种格局再次“被打破”。“农民工”转眼成为“外卖小哥”,但是也并不是都能适应新的变化。“盖楼房”和“送外卖”,从本质都是“体力活”,前者注重“技能”,后者注重“区域识别”和“身体活力”。总之,能者多劳,还是作为基本的尺度。

在一线城市,“外卖送餐员”月薪已经“直逼万元”,普通的二三线城市,辛苦一些,也能达到“四五千元”。但是,大前提是“能吃苦”,这甚至可以说是所有行业中优秀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当然,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行业的细分裂变,城市化的不断加剧,过去较为粗放的体力劳动,已经再向精细化的服务方向转变。

“体力劳动者”开始被更加尊重,只要愿意付出幸苦,很多不起眼的工作,也收入可观。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传统工作观”,还是更倾向于“脑力劳动”,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白领”。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基础知识壁垒的消失,未来的体力劳动者,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中的“香饽饽”。

虽然,人们一再强调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体力活”,但是有太多“体力活”,短期内,机器还是无法替代人类。这一点上,我们大可不用担心。但是,有一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因为,有太多“农民工”,就是因为“不识字”,就没有成功转型“外卖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