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裸捐军人”张光付:一个大写的人(5)

2018-07-02 09:55:39 网络整理 阅读:101 评论:0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他的“爱心笔记”封皮上,笔者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名字——“张光富”。张光付告诉笔者:“这个是我的本名,小时候我一直叫这个名字。参军前,办理身份证时,我爷爷把我的名字改了。爷爷说,做人光想富也不行,要多付出、多给社会回报,还是叫’光付’好。”张光付告诉笔者,张家的祖辈从湖北迁居河南时,其父只有12岁,靠着乡亲们接济、帮助,一家人才在河南落地生根、生活至今。

张光付说:我父亲常说,“最难忘的不是生活多么苦,而是乡邻的帮助”,父亲希望我长大了也要多帮着别人。张光付还表示,自己的思想、性格受妈妈影响也比较大:我妈妈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我小时候她经常给我讲过去日子苦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是怎样给我们家帮忙的,告诫我不能忘恩、忘本,告诫我一定要走正道、做好人。

《后汉书·韦彪传》中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淳朴、善良的家风给了张光付忠诚正直、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的基因,奠定了他做人做事的基础。而他的孝,除了对父母、长辈物质上的给予、生活上的关心,更多的是表现在了努力工作让家人安心、谨遵家教行善助人上。张光付每月收入中有固定的支出用来孝敬父母,但他给父母的钱数远远少于他资助困难家庭和学生的钱数。对此,张光付的父亲这样对儿子说:“还有比咱们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身体还好,你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照顾好自己”。

父母的深明大义给了张光付莫大的力量,让他在“裸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父亲曾因气管炎、脑梗塞加重住院治疗,怕影响张光付的工作而没告诉他。此事让张光付“心如刀割”。他见不得别人遇到困难,哪能承得下自己亲生父母的病痛?此后,张光付从每月的工资中又“挤”出钱寄给父母。去年春节,他还带父母去医院仔细检查了身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