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文物收藏:当“明知”成为“暗箭”

2019-07-29 10:14:56 暂无 阅读:566 评论:0
文物收藏:当“明知”成为“暗箭”

半月谈记者 姜伟超

近期,甘肃省天水成纪博物馆负责人张有平被控不法购置盗掘文物案开庭,激发各界瞩目。张有平获罪的最大争议点,在于其收购出土文物时是否“明知”,这也让民间博物馆文物收藏的一大症结再次浮现于世人眼前。“明知”何以成为“冷箭”?现阶段民间文物生意治理问题安在?

他为何被公诉?

天水成纪博物馆是一家2007年在甘肃省天水市挂号成立的民营博物馆,张有平为其法定代表人。2017年4月,陕西省淳化县公安局以涉嫌掩盖、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将张有平刑事拘留,次月执行拘系。

张有平被捕与一个盗墓团伙的就逮有关。2016年7月,陕西淳化境内一古代墓葬传出将被盗掘的新闻。本地警方循线追踪,挖出盗墓团伙。最终,人称“西北盗墓第一人”的“孟老迈”孟经建就逮。

经查询,本地警方把握了与“孟老迈”有关的文物购置者收集,个中就有张有平的名字。从2013年到2017年间,孟经建先后将131件文物卖给天水成纪博物馆。

2019年6月5日,张有平被控不法购置文物一案在陕西省咸阳市中院开庭。检方告状称,张有平旦知涉案文物是赃物,为了馆藏需要不法收购,组成掩盖、隐瞒犯罪所冒犯。民间博物馆可否购置文物、张有平在购置时是否“明知”其为盗墓所获的出土文物,成为法庭争执的核心。

张有平踩上了什么“雷”?

文物没有“身份证”

张有平案,揭开了民间文物生意的一片“雷区”——民间购置收藏文物,若何避免“明知”的缠累?

这里所说的“明知”,系指明知其为不得生意的出土文物。《..文物珍爱法》划定,民间收藏文物首要有依法继续或接管赠与、从文物市肆购置、从拍卖企业购置、正当交流或让渡,以及其他正当体式。而中国境内出土文物属于国度,不得生意。业内子士介绍,这意味着所有的民间文物生意涉及的文物都应是“清白”的,不得在“明知”其为出土文物后仍进行生意。

但难点在于,“清白”并非不言自明。一位民间收藏者说:“凭据相关司法律例,民间博物馆征集人在征集前应该认识文物的起原。但在实际把持中,文物来路的‘清白’首要基于卖方承诺,好多时候征集人凭目力也看不出来它们是否为出土文物。”

正如西部省份一位文物治理部门负责人所言,除了少数特征极其显着者外,大多数文物并未自带“身份证”来证实本身是出土文物。正因如斯,“明知”就成为悬在民间文物收藏者头上的白刃。

半月谈记者认识到,面临如斯“雷区”,部门民间收藏者想到的灰色应对之道,是为从盗墓者手里买来的出土文物伪造出处,“洗白”成传世文物。“放在本身博物馆里,等几年十几年风头过了,再卖掉..。”一位业内子士如是说。

“排雷”有待完美司法

若何走出“明知”剖断怪圈?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解决,还要从司法下手。

“现行的民间博物馆馆藏文物立案轨制,必然水平上袒护了‘明知’剖断所带来的风险。”一位文物治理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按拍照关划定,民间博物馆征集购置的馆藏文物不得出售,并需要到文物治理部门立案,但立案有很大的自立性。“他不立案你也不知道,要惩罚也没有依据。”

一名未透露姓名的业内子士称,其实对于民营博物馆而言,大部门文物都是没有立案挂号的,因为一旦立案挂号就意味着无权出售馆藏文物。

“明知”的金箍太严,立案的划定又失之宽松,文物畅通治理当若何“宽严相济”?

一些专家建议,对流失民间的出土文物,既不克放任不管,也不克像收缴民间..那样一概迫令上缴,还需尽快有针对性地出台司法律例,对民间文物生意行为的治理作出更相符情理、判断更有把持性的划定。

同时,健全国度文物登录轨制,增强文物法律工作,制订鼓励社会介入文物珍爱的政策办法,培养以文物珍爱为宗旨的社会组织,鼓励公家介入到文物畅通过程监视的工作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