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丰盛文化大餐要常态化,惠及更多人群

2018-10-03 10:18:12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丰盛文化大餐要常态化,惠及更多人群

国庆假期,国歌展示馆、市群艺馆等沪上公共文化场馆照常开放,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午间惠民演出、国庆专场音乐会等活动,为沪上市民献上丰盛的文化佳肴。(解放日报10月2日)

国庆期间,上海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照常开放,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时迎来开馆6周年,除了展览外,还有讲座、导赏、亲子活动、阅读分享等活动,尤其设置了针对孩子们的艺术漫游,与艺术爱好者游客共同庆祝6岁生日。上海歌剧院在国歌纪念广场献演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的演出,让国歌精神、红色文化在市民心中落地生根。长假期间,上海民营展馆都在举办丰富精彩的展览,为市民提供着寓教于乐的艺术文博之旅。

这是真真切切的写照。笔者这两天在上海图书馆看到,正在举办的上海“三民”展览,吸引着参观者络绎不绝走进来,各个年龄层的参观者都有,让这个连续举办16届的展览,在一系列展览和互动中,有效传承非遗的精髓和内涵;而隔壁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参观者更是摩肩擦踵,上下楼梯都是人接着人,市民都在节假日来瞻仰一代文学大师的故居,献上鲜花和敬礼,拍照留影盖章,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艺术的滋养;在..路的上海大世界里,参与“白相大世界寻找城市记忆”活动的市民人满为患,游客循着熟悉的弄堂叫卖声,参观烟纸店、高考学堂、音像店、小人书摊等,节日里举办的“东方之韵·梨园武荟——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活动,展示各地区代表性剧种的戏曲武功和技艺,让喜欢戏曲的市民大呼过瘾。

国庆节假日,是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的最佳时期,也是满足上班一族精神文化享受的最好时刻。上海已形成市、区、街道、村(居委会)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到去年底,,全市拥有300个博物馆和美术馆,建有市区两级群艺馆、文化馆25个,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6个、农家书屋1514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5245个。这些设施和场所,让市民能在出门15分钟之内,就能寻到文化活动去处,在其中追寻历史之根、体验民俗之趣、品味文化之源、享受生活之美,随着15分钟文化服务圈“点”的激增、“面”的“铺开”和“圈”的“连接”,市民精神文化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和感受。在上海“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设成就,还要追求在公共文化场所的吸引力、文化产品的有效性和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上不断提升。

创建全球卓越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需要延伸节假日市民的文化艺术活动效应,把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消费,落实下沉到到更多人群和更广范围中去,在建设“人文之城”的要求下,倡导和坚持文化场所的“假日模式”,同时要更加要注重市民大众平时的文化需求满足感,着力提升市民大众日常的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广大市民每一天的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申城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成为普通市民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选择样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