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评点《隆中对》:诸葛亮战略失误在何处?

2018-10-30 16:03:32 网络整理 阅读:176 评论:0

..评点《隆中对》:诸葛亮战略失误在何处?

2016年10月8日的《学习时报》发表了曹猛先生的《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一文。本人在受教之余,也有一些思考,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观其大略”之本意

李白曾认为“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说明对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误解,由来已久。因之,求其真意、返其本真,显得十分必要。理解“观其大略”的本意,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大略”的含义。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大略不是粗略的意思。因为大略是被观的“对象”,而不是观时的“状态”。因此,“观其大略”并不是粗略地了解。其次,大略也不等于大意或大概,而是其中大的方略。正是善于汲取和研究大的方略,才能造就出诸葛亮这样的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观其大略”的本意,应该是寻求、观察和研究其中(书本中或事实中)深远的谋略。这固然可以算作一种读书方法,但更多的还是体现着一种读书的旨趣。“观其大略”这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明确而强烈的战略指向。“大略”不是大而化之,而是需要宽广的视野、严密的论证和精细的推敲。因此,既可以是精读,也可以是泛读,但更多的是研读。

“观其大略”包含三个要点:一是学习选择的标准是“大略”。要学的东西很多,如何选择?诸葛亮侧重那些包含大略的书,看重那些在大略的层次上的内容。二是汲取的重点是“大略”。同样一本书和一次谈话,学习时特别注意吸收其中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智慧。可以说是“无略则略,有略必观,有大略必大观”。三是研修的重点是“大略”。包括大略的建构、落实和得失,等等。真正的“大略”不可能是浅显的,而且正因为其大,容易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因此研判大略、理解大略和谋划大略都需要大智慧。这种智慧与华而不实和粗枝大叶的作风,应该是无缘的。

“观其大略”之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