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做四休三”难解休闲指数下降问题

2018-07-16 11:59:11 网络整理 阅读:150 评论:0

“做四休三”难解休闲指数下降问题

黎青作

7月13日在北京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2030年实现“做四休三”。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届时,国家就可以取消每年通过前挪后借形成的黄金周或小长假制度;员工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与单位协商,灵活安排自己的假期。(7月15日 人民网)

“做四休三”的建议并非凭空而来。报告引用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3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

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有些是单位没有执行双休、带薪休假等制度,想休也休不成;有些是竞争压力太大,担心失业;还有人担心上司批评,,或者为了加班费不敢休……简而言之,休闲时间下降不是因为现有的休假制度不合理,而是因为现有的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很多人不想休、不敢休、不能休。

“做四休三”的建议只是看起来很美,因为在某些行业现在甚至连双休和法定节假日都无法保证。以后倘若实行了“做四休三”,制度执行落实不下去,不想休的依然不想休,不敢休的依然不敢休,不能休的依然不能休,休闲时间依旧不会有改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迈入新时代,提升幸福感成为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休闲指数正是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没有休闲时间和休闲质量作保证,提升幸福感就无从谈起。休闲时间下降的现象值得重视,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推行四天工作制就能解决的,必须把体闲指数纳入民生幸福评价体系,从制度和文化上解决不想休、不敢休、不能休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