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从最初的生命到形如天鹅的恐龙, 2017年最重要化石发现(3)

2018-05-28 11:51:06 网络整理 阅读:91 评论:0

2017年发现的印度犄龙(Shringasaurus indicus)就证明了三叠纪生命形式的独特属性。在2.4亿年前,这种新发现的初龙类动物伸展着四条腿,蹒跚在如今的印度大陆上。它的脑袋上顶着两个朝前的犄角,后面连着修长的脖子和身体。身体前部的肩膀有力地隆起,,后背线条弯曲起伏,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是犀牛和科莫多龙的“爱情结晶”。这头身形笨重、肉滚滚的古怪食草类恐龙全身可长达3.5米,类似于现代世界的大型牛科动物。据证,印度犄龙的犄角跟牛角的功能一样,是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的结果。通过已经发现的一些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犄龙部分化石遗骸,研究人员已经能够了解很多有关这种动物是如何成长的:它们的犄角是性别二态的表现,只有雄性才会拥有。

像印度犄龙这类的三叠纪动物有助于我们了解更大的演化图景。它们是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后重建的第一批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我们了解地球在历经大灾难后是如何恢复生机的提供了信息。它们也是鳄鱼、乌龟、恐龙和许多相继出现而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等辐射演化枝系的先驱。同时,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诡异了,这也是它们在今年的化石年度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巨大的“博比特虫”

撰文:Hanneke Meijer

如果你读过弗兰克·赫伯特的科幻小说《沙丘》,那你一定会注意到其中描写的沙虫——一种居住在沙漠星球阿拉吉上的巨型虫形生物。谢天谢地,我们住在地球上的人类不用担心会被这种大虫子给吃掉。但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发现的泥盆纪颌化石表明,这种大虫子确实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

这种新的巨型多毛纲蠕虫学名为Websteroprion armstrongi(第一部分以已故重金属摇滚贝斯手Alex Webster 命名),其形态是根据这些颚化石描绘出的。尽管这类蠕虫又长又软,它们的化石却保持得相当完好。它们自古生代(5.41-2.51亿年前)就存在,其灭绝形式表现出多元化的身体结构。1994年,安大略地质调查局的 DerekK Armstrong 在安大略省的一处偏远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收集到了这些化石样本,它们如今被收藏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内。

标签:探索 自然 神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