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2019-12-14 21:08:18 暂无 阅读:1534 评论:0

“如今,中国纪录片发展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光。”

作者:宓柯

“这是一年一度纪录片人的盛会”,在12月12日晚举行的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闭幕式暨金红棉优秀作品分享会上,主持人敬一丹如此感慨。

12月9日—12日,已经走过17个年头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迎来了它即将“成年”的关键一年:来自130个国家与地区的3441部作品参评参展,800余家境内外专业机构参与,95场国际论坛召开,128场公众展映、大众论坛轮番登场……最终,本届纪录片节以5399人的主会场参会人数,意向交易额达8.88亿元的成绩为其即将到来的“成人礼”交上一份亮眼答卷。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除了8.88亿元这一数字,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也让更多从业者看到中国纪录片内容质量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成熟与发展,以及中国纪录片人的努力与对行业的希冀。

纪实影像发展新机遇

“中国纪录片市场在这些年变化巨大,我感到非常惊讶,这些纪录片不仅非常专业,还贴合国际市场。”节展第一天,德国Gebruder Beetz电影制作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比茨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这样评价。

在社会高速发展下,观众对知识需求越发强烈,纪录片蕴含的高浓度知识、深层次内容的价值逐渐被挖掘,纪录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成熟的纪录片服务..开始在内容、传播、资本三大维度服务中国纪录片产业,驱动整个纪录片产业蓬勃发展。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主题论坛

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作为整个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节展期间举行的“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和“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创新和传播”从不同角度对纪录片的内容挖掘与影响力延伸等方面进行探讨。

而在“经典纪实影像的再传播”主题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中视协纪录片学术..副主任、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会长陈大立与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阿里大文娱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探讨了让经典纪录片重新“发声”的有效方法。

曾经的纪录片,因为各种原因被年轻人认为是“枯燥”“乏味”“催眠”的代表。然而,随着纪录片新的表现形式与题材内容被挖掘,出现了《舌尖上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航拍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风味人间》系列等精品。梁红认为,很长时间以来,创作者和..方都“低估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水平”,年轻人并不是只喜欢轻松娱乐的内容,重要的是纪录片的传播手段和表现形式。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经典纪实影像的再传播”主题论坛

如何让经典纪录片在当下发挥其“经典魅力”?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认为近期播出的《在影像中重逢》就是有力尝试。

陈大立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在影像里重逢》把大量库存的优秀经典纪录片做了嫁接,“被我们称作经典的纪录片,由于长期封存的原因,与绝大部分的朋友基本‘隔代’了,这些优秀的经典纪录片怎样与当下的传播语境更好地嫁接是一个新课题”。

同时,陈大立进一步以《从<中国>到中国》为例,强调了“嫁接”对经典作品影响力再延展的作用。“《从<中国>到中国》从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一部作品出发,与当下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有效嫁接,实现了从当年的中国到当下的中国之间一次非常好的对话,对经典作品做了二次传播。”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显示,2018 年中国纪录片在政策、市场、..和公众的四轮驱动下进一步发掘潜力,释放活力,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如今,越来越多的播出机构、制作团队和个人加入纪录片创作中来,纪录片产业的人才、资本不断汇集,创作土壤日益丰厚,行业发展正在面临新的机遇。

合作,不变的热题

在本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合拍”是一大热门话题。

随着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扩大以及近年来国产纪录片质量的显著提升,中国纪录片人走出去、国外纪录片人放眼中国市场,“国际合拍”的热潮持续走高。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全球纪实产业峰会

在全球纪实产业峰会上,哔哩哔哩(简称B站)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分享了B站在纪录片方面的发展。作为以二次元内容为主的视频播放..,B站生产了众多“网生新派纪录片”破圈,其中,以其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为代表的不少中外合拍作品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

张博认为,网络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表现手法更加接地气,也会更加关注观众的体验和感受。五洲传播中心影视制作中心主任王媛媛则以《中国这五年》为例,强调了在合拍过程中选题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观众对于和文化相关的新型纪实故事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团队积极寻找中国本地纪录片制作人,来与中国纪录片行业进行更直接的合作,进而催生了《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蓝色星球2》《王朝》和《星星》等作品。王媛媛认为,国际合作构建起桥梁,汇聚来自全球的不同国家制作人、制作力量,应用新的技术,让作品不断传播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除了做好国际合拍,纪录片创作生产过程中的内部合作也在此次节展上成为热议话题。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导演与制片人的爱恨情仇”主题论坛

“导演是创作的灵魂,制片人是影片的灵魂。”制片人、导演赵琦在以“导演与制片人的爱恨情仇”为主题的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导演和制片人的理解,导演与制片人的“爱恨情仇”与“制片人能否真正成为一个有效的管控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赵琦看来,对于立志想做制片人的年轻人来说,要认识到这个“矛盾”。

纪录片的创作生产与电影、电视剧一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成功显示在方方面面。在制片人与导演的价值体现上,制片人、导演韩轶并不认同单纯以“名和利”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加以区分,而是更加强调团队认同。

制片人贺珊直言,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导演与制片人的“爱恨情仇”从长远来说,合作多了,就会发现都不是问题。但她也进一步解释“不是问题”的两个前提:一是制片人与导演的美学取向和价值观是趋同的;二是制片人知道导演创作过程中的动力源自哪里,这需要制片人用心观察和发现导演的潜质和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与制片人的“拉扯”是常态,并没有谁对谁错,“因为好的作品,一定是在拉扯和博弈过程中产生的”。

未来:年轻性、技术性、深刻性

2019年以来,纪录片受众女性化、年轻化的态势越发明显。

在10日举行的优酷人文2020策略分享和行业合作发布会上,优酷副总裁、优酷泛文娱中心总经理干超透露了优酷通过对大量后台数据进行比对后的分析结果——纪录片收视人群比例正在发生变化。干超以美食类纪录片《大地私宴》和观察类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为例,介绍其女性用户比例之高,分别达到了65%和76%,而优酷全站的人文类节目中,年轻观众的占比高达75%。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优酷人文2020策略分享和行业合作发布会

Discovery探索传媒副总裁魏克然·钱纳也在“了解年轻观众,抓住未来市场”论坛中表示,制作者要思考“怎样抓住年轻人的心”。

技术方面,今年以来以4K+5G+AI为特征的新技术将超高清影视产业推上“风口浪尖”,纪录片产业也不例外。

本届纪录片节共收到402部/集4K纪实作品参展参评,其中包括《他乡的童年》《风味人间》《水果传第二季》《本草中华第二季》《跨月飞行》等国内外优质纪录片。而在节展期间,也有两场相关主题论坛对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第一部8K纪录片《你好,AI》导演陈怡表示,使用高清技术拍摄画面,原因在于要“把真正的历史和文物为全人类记录和保存下来,8K会让观众身临其境”。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5G风暴:纪录片的AI&8K革命”主题论坛

在昨日揭晓的金红棉优秀纪录片中,14项优秀纪录片项目以及组委会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从3441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由李米杰执导的《家以何安》获得了“优秀纪录长片”和“优秀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两项荣誉。该片通过聚焦一个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导演李米杰希望这部影片就像一面镜子,帮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

4天,8.88亿意向交易额的背后 | 广州纪录片节观察

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闭幕式暨金红棉优秀作品分享会

本届金红棉终评评审团主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表示,这次评审过程“很纠结”,“我们被纪录片人的‘心’打动了,他们带着思考、关注而来,很多故事的讲述方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谈到今年“金红棉”的评审感受,她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纪录片主题都非常有深度和广度。”

附: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名单

优秀纪录长片:《家以何安》

优秀纪录短片:《冰上沉思》;

优秀系列纪录片:《手术两百年》

优秀纪录片导演:《王朝》

优秀首作纪录片:《与树对谈》

优秀艺术表现纪录片:《避难动物园》

评审团特别推荐纪录片:《风中之城,喀布尔》

中国故事优秀纪录长片:《三矿》

中国故事优秀纪录短片:《告别日》

中国故事优秀系列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

优秀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家以何安》

优秀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冻结的希望》

优秀国际制作纪录片:《战后遗迹》

优秀新媒体纪录片:《明天之前》

编辑 | 饶文渊 佘博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