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2020-01-26 18:00:46 暂无 阅读:1610 评论:0

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是一波三折,从预售开始《唐人街探案3》一马当先16小时便破亿,《姜子牙》排第二,徐铮的《囧妈》排第三。为此,徐铮决定《囧妈》提档大年三十,接受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春节档7部电影纷纷官宣撤档,择日上映。

就在大家为鼠年春节档惋惜的时候,徐铮来了一波神操作,电影《囧妈》大年初一全网免费独播,打开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及欢喜首映中任意一款App就可以可免费观看《囧妈》全片。这是历史上首次在线首播的春节档电影。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囧妈》延续了徐铮导演囧式喜剧的风格,让人笑中带泪。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在叙述中年男子徐伊万与老年母亲卢小花的莫斯科之旅,本质上折射了中国传统家庭的亲子关系,人到中年难逃母亲的“强势关怀”,子女渴望自由与解放,父母难以放手,最亲近的人开启了一场无硝烟的权力之争。

弟子规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儒家的“百善孝为先”思想深入民心,作为子女不能违逆父母,可是随着子女成长,他们的思想有时却与父母背道而驰,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从顺承和谐变得剑拔弩张。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中国传统家庭的亲子关系:

1、 幼年时温顺恭敬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孩子的所见所闻都将化成养分滋养他茁壮成长。幼年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言所行就是孩子的楷模与榜样。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他们是超人守护着孩子成长。孩子对待父母温顺恭敬,可谓是言听计从。

2、 年少时反叛独立

随着孩子阅历见长,他们明白了父母的平凡与缺点,感受到原来世界那么大。在这个时期,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却拥有自己的烙印,不在是父母眼中的“乖宝宝”,他们渴望长大,渴望独立,不喜欢被父母的规矩所束缚。父母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偶像,孩子对待父母言论流露出反叛与争议。

3、 中年时剑拔弩张

自古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曾经的孩子迈入社会开始摸爬滚打,拥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可能成为企业家,可能开始为人父母,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老去的父母一些言论在子女心里已经变味,从真知灼见变为老生常谈。父母渐渐变为“落后”的代名词,孩子渴望“我的地盘我做主”。

电影《囧妈》中,母亲卢小花对着中年儿子生活的强势关怀,在儿子眼里是怀疑、是多事、是负担,他反感母亲的指指点点,开启了一场残酷的权力之争。在这场战役中,中年儿子徐伊万采取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母亲与儿子都是输家。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囧妈》一囧再囧,只因她陷入了4个养育魔咒

魔咒1:以“为你好”为借口,进行情感的绑架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提到:“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着你,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

电影《囧妈》中,母亲卢小花在火车上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像极了一个新手妈妈照顾婴儿,定时投喂小番茄,定点准备水,就连何时排水排便都一一为儿子安排。徐伊万对于母亲的关怀相当反感,不惜把所有的小番茄都偷偷倒掉。这个幼稚行为看上去很好笑,却折射出徐伊万内心的反叛与不甘。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对妈妈的极端控制欲叫苦连连。母亲对朱雨辰360度无死角的关怀让他感到窒息与绝望,无论是生活上的小事,每天喝什么水,还是感情上的私事,交什么样的女朋友,朱妈妈都要干涉。

母亲以“为你好”为借口无边界控制让年过40岁的朱雨辰压抑不已,没有自己的生活,感受不到幸福与希望。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美国畅销书作家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说:爱,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无视别人的存在,即使目的很好,结果却不好。如果父母总是试图以爱之名干预控制孩子的行为与情感,那么孩子永远不会成长,他将变成巨婴无法独立生存。这样的爱最后会害了他。

魔咒2:以“听我的”为准则,屏蔽一切的声音

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忽略了孩子心底的声音。“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我不要你喜欢,我只要我认为。”父母以明言明语为准则,屏蔽了孩子真实的想法,忽略了他们反对的呐喊声。

电影《囧妈》中,母亲卢小花感受到儿子与儿媳之间忙碌状态下隐藏的问题,她强行干预打电话劝慰儿媳,告诫儿子,甚至插手夫妻间关于育儿的计划。母亲无边界的干预让儿子徐伊万无地自容,倍感焦虑,情绪失控大声斥责母亲。年轻时被催婚,中年时被催生,这场景就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缩影。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子女与父母之间几乎是零沟通状态,徐伊万看望父母期间一直被电话会议占据,从未真正听听母亲的心声,母亲自以为是为儿子安排最好的。电影《小孩不笨2》孩子独白非常准确描述了这种零沟通状态: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

沟通并不代表说话,学会换位思考,倾听对方的诉求与真实的感受才是沟通最重要的目标。可是传统的亲子关系在沟通上基本都呈现零学分状态,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爱是霸权主义;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只是不懂事的孩子。

魔咒3:以“你还小”为理由,插手孩子的决定

纪伯伦在《致孩子》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世界上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之于子女。子女的人生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父母的。

电影《囧妈》中,徐伊万告诉母亲自己与妻子没有养育孩子的计划,对于母亲的一再逼问他反问,“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改造我呢?”母亲最后反思,在她的认知里面,他的儿子伊万是那个要她保护的小男孩,她忘了他已经长大的事实。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小欢喜》宋倩逼迫英子考清华北大,一进入高三就剥夺了女儿所有的娱乐时间,不许玩乐高,不许去天文馆参加活动,放学就要开始做练习卷。母亲不仅不支持女儿英子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志愿还私自修改了她的志愿表。宋倩认为英子年纪还小,不知道什么是最正确的选择,所以她大包大揽为她安排人生。可是这种行为让英子患上了抑郁症,陷入了绝望。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选择权在孩子手上。父母是指引者,而非指挥官。过分的干预,只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权利之争,最终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甚至是破裂。

魔咒4:以“你不懂”为托词,剥夺基本的尊重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父母养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电影《囧妈》中,徐伊万最终选择与母亲和解,他竭尽全力为母亲实现站在红星剧院歌唱一曲的梦想,当听着母亲动人的歌曲时,他认识到:爱不是控制与索取,爱是接纳与尊重。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马伊琍在接受采访时,她说自己慢慢在学习做朋友式家长,给予孩子更多尊重与理解。7岁的爱马想要打耳洞的时候,马伊琍并没有粗暴阻止,她考虑到自己曾经打耳洞化脓,咨询医生建议后,把情况与孩子讲清楚,让爱马自己做决定。在两个女儿的成长中,马伊琍也在成长,不强迫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武志红老师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文中提到:越控制,越失序。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尊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彼此尊重才能互相成就。

《囧妈》不囧,4招重塑中国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1、 少一些控制,多一些放手张振鹏在《父亲的榜样》中说: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理性,要做“敢于放手”的父母。

相比控制而言,父母对子女放手是需要勇气的。父母必须承认自己无法陪伴孩子一生,他们注定要与自己分离,无论多么不舍,在他们的未来世界里可能没有我们。

有些坑必须他们自己来填,有些路必须他们自己来走。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双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飞向自己的天空。

2、 少一些责骂,多一些沟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说道:很多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甚至质问父母:你们为什么不能?……我讨厌你……我恨你!

我们有嘴也有耳朵,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像是患了失语症,也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们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挑剔责骂,却很少静下心来听一听对方心底的声音。父母不理解子女,子女仇视父母,这就是中国家庭亲子关系现状。

想要改变很简单,把嘴闭上,把耳朵打开,用心去听。换位思考,作为父母想象一下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样;作为子女站在父母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必剑拔弩张,吵闹不休。

3、 少一些怀疑,多一些信任

孩子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脆弱,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自己迅速成长,变得能干。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笨也不是傻,他只是阅历没有父母那么丰富,所思所想比较简单而已。多一些信任让他去参与,去思考,经过实践与磨练,你的孩子会成为你的骄傲。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无论多么美玉都需要时间的打磨,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舒天丹说: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秋天洒下的种子,只有到了春天才能发芽,每一份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耐心一点,给予孩子多一些信任,他会给予你不一样的惊喜。

4、 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简单粗暴的命令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却非长久之计。俗话说,养树养根,育儿也一样。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尊重,那么你会发现许多养育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尊重会带给孩子勇气去克服难题,尊重会支持孩子继续前行,尊重同样会让孩子变得独立自强。

蔡真妮老师在《用接纳成就孩子一生》中这样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尊重”和“接纳”,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意志,不是父母的附属物。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