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影》:张艺谋仍未想过挣脱锁链

2018-10-04 15:26:35 网络整理 阅读:204 评论:0

《影》开头的字幕里,“性命之危”前面只有主语没有谓语,是病句。《影》到中间时,邓超饰演的子虞说了一句“十几余人”,词语重复,也是病句。

——好友魏忘机看完后,十分激动地跟我说,《影》的剧本文本里有不少病句。

这些病句看似对整个剧情来说无伤大雅,却很明显暴露了剧本的问题:张艺谋缺乏一个文学顾问。

因为没有文学顾问,所以《影》其实很空洞。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原著是朱苏进的《三国·荆州》,这个本子也几易其主,最后落到了张艺谋手上。

朱苏进何许人也?《康熙王朝》和《三国》的编剧,张口闭口“我孝庄”就不提了,荀彧开口就称呼曹操他爹为“家父”,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其实很能反映作者的态度和功底。张艺谋最后接过了朱苏进的本子,我不清楚上面那些语病是朱苏进本子里就有的,还是后来改编时添进去的,但总归张艺谋这次遇到的不会是好本子,,改也没改出好本子。

每个关注中国电影的人都知道,张艺谋的强项在构图、在影像、在色彩、在声效。处女作《红高粱》就已经很明显了,血色通红,强烈的原始欲望的迸发裹挟着冲天的荷尔蒙,靠着莫言的本子,一举成名。

后来《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一样,苏童的原著已经足够深刻,在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塑造上,故事和人物都已经被安排好了一切,张艺谋要做的事情仍旧是影像化呈现,营造出了极致的阴冷、压抑,无论是色调还是构图,这些都是他的强项,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影》:张艺谋仍未想过挣脱锁链

在《活着》的时候,相较于余华原著,芦苇就给主人公设置了一个“皮影戏”一般的道具,皮影是主人公福贵的影子,在时代潮流中,福贵被牵引着走,奔向无法预料的未来人生。那时的张艺谋手上有着余华原著、芦苇改编的文学剧本,只要做好自己最擅长的影像化呈现,就已经能够成为一流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