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代悲剧与个人的重叠

2018-06-10 12:14:38 网络整理 阅读:163 评论:0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代悲剧与个人的重叠

我喜欢看电影。但看完好电影后的“心潮澎湃” 不能表达尽数,对我而言是一种很深的遗憾。《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导演的里程碑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尽管我连“牯”字的读音都拿不准。浏览了几十页的影评,看了几篇就觉得自己想到的太少:这些人怎么这么能看,怎么看得这么细致。

始才明白:可能好的电影就是这样,内涵丰富、思想复杂,总需要更多人为之添加注解,有可能还说不尽。从《红楼梦》养活一大批红学家,便可知一二。“当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脑子里冒出这句话。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我们多数时候诧异最后显现的结果,,却忘了背后连串的因素综合起来具有巨大的作用,大概也就是“蝴蝶效应”。

我认为,这部电影就是时代与社会、家庭勾连,最终影响了个人的命运。最明显个人的命运即:一开始是好学生的小四,为什么残忍杀害了自己喜欢的小明?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代悲剧与个人的重叠

时代影响下的生活环境让成人惶惶终日,成人进而影响了未成年人,因果联系一层层地浸透下去。影片开头,打出旁白:民国三十八年前后,数百万的中国人随着国民政府迁居..。绝大多数的这些人,只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为了下一代的一个安定成长环境。然而,再这下一代成长的过程里,却发现父母正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和惶恐中。这些少年,在这种不安的气氛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命意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