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回望深圳四十年:奇迹开始的地方

2018-09-05 10:31:47 网络整理 阅读:180 评论:0

40年前,深圳市还叫做宝安县,一个宝安农民一年只能挣270元,眼见隔岸的香港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一股逃港浪潮应势而生。从此,对标香港,成为深圳的使命。

30年前,深圳最繁华的地方是中英街,深圳和香港的距离在这里拉到最近,全中国都来这里买黄金,中英街的金铺开门即被抢空。那时,万科还在卖投影机和录像机,中兴还在加工电风扇和电话机,华为还在为香港公司代销交换机。虽然手机、电脑还未兴起,但深圳的电子基因就此深种。

20年前,深圳最中心的位置,华强北路和深南中路的交汇处,竖起了一座华强电子世界。同年,马化腾在华强北的赛格科技工业园创立了腾讯。深圳从此软硬件齐发,势将颠覆中国大地。

10年前,伴随着PC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华强北和腾讯踏上了各自的巅峰:前者成为了“中国电子第一街”,后者成为了中国首家市值过千亿的互联网公司。左手电子、右手互联网,深圳拥抱了整个时代。

深圳的历史从东边开始

以东海岸的沙头角镇中英街为起点,西边直线距离十五公里处,是深圳历史最久、客流量最多的罗湖口岸。从罗湖口岸出发,沿着深南大道继续由东往西行驶,途经华强北商业区、腾讯大厦和前海开发区。这是一条崛起之路,每一个路标都是深圳腾飞的最好注脚。

中英街往事:金铺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

徐金走进了中英街后面的一家酒楼,这是他最常来的店。自从去年查出肺里长了一个瘤,他就申请了提前退休。每天吃完早茶,就和侄子在酒楼里看看赛马,偶尔也会赌一赌。

他不常去中英街,那里人多嘴杂,而且大多都是游客和水客。一街之隔的海棠街就好很多,中英街的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都在海棠街和更安静一些的碧海路上。

徐金一家已经在沙头角生活了50多年。他们原是惠州澳头人,一家人以渔船为生,做着跑船拉货的生意。1966年,徐金举家逃至香港,托在香港呆了10年的堂哥弄来了身份证,从此成为了香港人。之所以背井离乡,一方面是政治环境的恶化,一方面则是深港两地的巨大差距。有人做过一个对比:1977年,深圳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70元人民币,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却有6000元港币(约合2400元人民币),是深圳的近30倍。巨大的收入差距诱发了一波“逃港风潮”,徐金就是其中一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