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又一韭菜收割机:海尔低价到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半月损失20%(2)

2018-10-20 04:49:56 网络整理 阅读:99 评论:0

其实青岛海尔在A股市盈率只有8倍,16元的价格已经不高,但面对欧洲市场,号称全球第一家电品牌的海尔也认怂了,或许它最大的担心就是定价高了怕没人买。以公告12元的最高价计算,总发行2.65亿D股的最大融资额也就32亿元人民币,这点钱对于海尔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海尔的主观意愿或许是更愿意低价发行,欧元价格是1-1.5,已经是地板价了。

既然不是为了融资,那么只有一个解释,想要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来宣传,以扩大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因为虽然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已实施了多年,号称全球第一家电品牌,但在欧洲市场仍然没有大的斩获,,所以除了收购地方品牌之外,借道资本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然是以宣传为目的,当然发行价格就不重要了。

又一韭菜收割机:海尔低价到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半月损失20%(2)

结果,只能A股市场来买单了。那么海尔多年的国际化,到底占了多少地盘?

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青岛海尔在全球大家电的市场份额是13.3%,位居全球第一。但是似乎海尔的这些数据份额主要都来自于当地品牌的收购,根据媒体梳理的数据,海尔斥巨资拿下了多个国家的家电品牌。

2011年,海尔以100亿日元,收购了三洋电机旗下白电品牌AQUA,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目前份额已经超过20%。

2012年,海尔以7亿美元拿下了新西兰家电品牌斐雪派克。

2016年,海尔斥资380亿人民币,吞下了美国家电品牌GEA,终于挤进了美国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

今年,海尔公告要再花38亿收购意大利家电品牌Candy。

海尔表示,收购了品牌以后,多个市场采取多品牌协同的战略,大大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但实际上在当地市场,被收购的品牌仍然是主力,就像美国GEA,目前已经成了海尔海外市场营业额的主力军,海尔仍然一直坚持品牌的本地化,或许只有非洲、东南亚是真正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又一韭菜收割机:海尔低价到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半月损失20%(2)

像格力、美的都是与海尔一个级别的家电巨头,为什么海尔的国际化情节如此强烈?

其实追溯一下海尔的历史,会发现其实海尔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带着外国基因,1984年,张瑞敏接手青岛电冰箱厂,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了技术和设备,于是有了第一代“琴岛—利勃海尔冰箱”,在后来风靡全国的动画片《海尔兄弟》里,那个黄头发的小孩儿就代表了德国,所以海尔自带国际化基因。

1990年,海尔成为了国内第一家通过了UL认证的家电品牌,早早开始筹划步入国际市场,在张瑞敏的商业版图中,中国市场远不是全部,只是比较大的一块市场而已。就像前段时间联想也对外发声,自己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但顶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光环,是否就真的拥有了全世界呢。

张瑞敏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海尔是海》,或许更能解释海尔对国际化的执着,但海再大也有边界,海尔这次以国内“割韭菜”为代价的德国上市之举,是否能够换来欧洲市场的“云开见月明”,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