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保险行业的“偿二代”监管体系有效吗?

2018-12-09 19:05:40 网络整理 阅读:191 评论:0

一、引言

近年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频频发生,其操作手法主要是通过发售短期高收益的理财型产品——万能险,并最终投向股权等变现能力相对较差的资产。虽然通过杠杆的方式可以加倍受益股市上涨,但是这种“杠杆错配”的背后也隐藏着较大的风险,一旦股市出现极端下跌行情,保险公司会产生巨额亏损,其偿付能力也会大幅下滑,其以保障为目的的宗旨将不复存在。国际保险市场并不乏“前车之鉴”,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有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因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自食苦果,最终受股指和地产双重下挫的影响,导致退保率攀升、投资收益下降、资产缩水而申请破产。不幸的是,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经常发生,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2015年中国股市的股灾,在这种情形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备受关注。

监管机构针对险资频频举牌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种种应对措施,并在各种会议和监管文件中强调保险公司应该“姓保”,即在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时要保证其偿付能力。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现已与原银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颁布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是监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保险公司也已经从2016年开始正式执行。在新的监管体系之下,保险公司在参与资本市场时,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尤其是极端风险)、保证其偿付能力?这不仅是保险公司,同时也是监管者和投保人关心的问题。

二、什么是“偿二代”?

保险行业的“偿二代”监管体系有效吗?

图1 “偿二代”监管指标体系

所谓“偿二代”,是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颁布的于2015年试行并在2016年正式实施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业内简称为“偿二代”,分为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以及市场约束机制三个维度,也被称为“三支柱”。“三支柱”的确立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保险行业的经营风险,对其未来的业务发展也能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三支柱”包括的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