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一位揭露越战真相的美国人

2018-08-29 03:56:23 网络整理 阅读:130 评论:0

美国,1971年。

这一年乔布斯才16岁,还要再过5年才会在车库里创建苹果公司;富二代特朗普已经开始接手老爸的房地产公司了;而篮球场上的传奇迈克尔乔丹,那时刚刚8岁。

这一年,美国在越战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万。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虽是越战的主要操盘手之一,但对这场战争却越来越感到动摇和怀疑。终于,他想要全面弄清美国关于越战的决策过程,于是在1967年他成立了“越战历史专题组”,要求收集整理所有关于越战的决策资料。

他心里很清楚:最终的结论很可能让他这样的越战决策者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受到千人质疑、万人唾骂。但他更清楚:个人的毁誉和形象,在面对美国公众和历史的责任感面前,根本无足轻重。所以他只要求项目“包罗万象且尽量客观”,而绝不进行任何干涉,甚至都不跟同在一栋五角大楼里办公的项目负责人盖尔勃见面。

这项目原计划只是找五六个人,在业余时间用三个月完成,后来的工作量却远超想象:数十名优秀员工用了将近两年才大功告成,多达7000页的47卷越战报告。它的核心结论就是:美国被拉入越战泥淖,决策者的主观故意因素占了相当比例。历届主政者都先让自己相信派兵去越南是对的,然后再把这样的结论推给公众。

1969年6月,报告被装订打印,一共只有15套,被列为最高机密级别。其中两套被送往著名的民间智囊兰德公司。因为高度机密且流传范围极小,除了项目负责人盖尔勃通读过之外,只有丹尼尔·艾尔斯伯格读了,而他就是这次的主角。

一位揭露越战真相的美国人

他是哈佛毕业生,在从越南战场上回来之后,就从支持战争的鹰派转变成了反战的鸽派。他读完越战报告后,被战争真相困扰得寝食难安。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改变美国的对越政策,即便犯法坐牢也在所不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