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我们迎来了成长繁荣的新时机”(共建一带一路)

2019-05-06 06:04:02 暂无 阅读:531 评论:0
“我们迎来了成长繁荣的新时机”(共建一带一路)

从水塔上远望煤矿和远处的电厂全景。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我们迎来了成长繁荣的新时机”(共建一带一路)

在煤矿配电室内,中方手艺人员正在对孟加拉国员工进行指导。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中企承建的孟加拉国迄今为止独一一座现代化煤矿,自2005年运营以来,累计生产煤炭1000余万吨,累计为本地供应6000余个就业机会。

■巴拉普库利亚燃煤电站仍是孟加拉国独一一座运行中的燃煤电站,2018年发电9.6亿千瓦时,12年来累计发电135亿千瓦时,受益人群跨越500万,累计为该国节约外汇20余亿美元。

孟加拉国西北部巴拉普库利亚区域,河渠浓密,稻田青葱,零星的村子点缀其间,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蜿蜒向前,道路旁高耸的水塔、采煤井为陈旧的村子带来工业气息。这里就是巴拉普库利亚燃煤电站,由中国机械进出口(集体)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公司”)扶植的孟加拉国第一座现代煤矿和燃煤电站。

“中国同伙是在真心匡助我们”

占地4.2公顷的煤矿中央是采煤主井口和副井口,周围分布着运煤传送带和煤场,不远处是业主的办公楼、配电室、中国专家楼等建筑。整个矿区情况美丽,看不到扬起的煤尘,四处种满了果树和鲜花。

据孟加拉国能源部数据显露,孟加拉国西北部5个区域煤炭探明储量达33亿吨。为斥地这些煤炭,1994年,中机公司与孟加拉国石油、自然气和矿业公司正式签署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基建项目合同,合同金额达1.949亿美元。历经10多年,煤矿悉数建成。

“这是孟加拉国迄今独一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改变了整个国度的能源构造。”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矿长法兹鲁尔对本报记者说。法兹鲁尔透露,今朝煤矿已经运营14年,累计为孟加拉国生产煤炭1000余万吨。现在,煤矿招聘1200余位本地工人,从扶植到如今累计为本地供应6000余个就业机会。法兹鲁尔动情地说,“中国企业让孟加拉国人第一次用上了本国的煤。其时,好多国度想扶植这个项目,但最后表明,中国同伙是在真心匡助我们。”

中企匡助孟加拉国扶植煤矿的同时,还匡助本地人运营煤矿。中机公司中国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买卖一部副部长张辉敷陈本报记者,2005年至今,中机公司与徐矿集体构成结合体同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开采有限公司陆续签署了三期煤矿包产合同,合同金额累计8.5亿美元,为本地累计缔造数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记者追随矿工来到三四百米下的矿井。生产班班长拉胡尔敷陈记者,如今处于停工检讨阶段,采煤机还未启动,巷道的温度在30摄氏度摆布。一旦启动采煤机,矿下的温度将跨越40摄氏度,加上湿度大,矿工们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淋雨喷头或水管冲刷一下,以便给身体降温。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

从煤矿水塔上远望,一座燃煤电厂距离煤场仅一墙之隔,嵬峨的烟囱,星罗棋布的厂房、设备呈如今面前。“2005年之前,这里电力欠缺,只有少少数人和办公机构能用上电,一天也只有几个小时通电,晚上经常漆黑一片。现在,多亏了中国企业,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巴拉普库利亚燃煤电站厂长马哈尔对本报记者说。

结合国的数据显露,今朝,孟加拉国至少有30%的人用不上电。在孟加拉国将来能源构造中,煤电将占到20%摆布,将来10年需要1.4万兆瓦燃煤发电。

2001年7月,中机公司与孟加拉国电力成长署正式签署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2×125兆瓦燃煤电站扶植项目合同。中机公司作为EPC总承包周全负责项目设计、采购等工作。这是孟加拉国汗青上第一个燃煤电站,也是该国今朝独一一座正在运行的燃煤电站,合同金额2.2亿美元。自2006年电厂建成顺利移交后,中机公司又与业主签署了电站运行维护专家办事合同,为孟方对机组平常运维及大修供应手艺指导及办事。

在厂长马哈尔眼中,中国企业扶植的煤矿和电厂对缺电的孟加拉国可谓恰逢当时。马哈尔拿着电厂积年账簿指给记者看,“电厂客岁发电9.6亿千瓦时,12年间累计发电135亿千瓦时,供给全国10到15个区,受益生齿跨越500万。”因为有了电,该区域还竖立了经济特区。

马哈尔给记者算了几笔账,孟加拉国各电厂的电价分歧,每千瓦时电有的电厂成本高达20塔卡(1美元约合88塔卡),而该电厂每千瓦时电的成本为6.3塔卡,这为孟加拉国节约了从他国进口电力的大笔费用。

该电厂每年需要160万吨煤,个中100万吨来自巴拉普库利亚煤矿,60万吨需进口,进口煤炭每吨超180美元。煤矿每年至少为孟加拉国节约外汇1.8亿美元,10多年来累计近20亿美元。马哈尔透露,这座电厂带动了本地工业和农业成长,促进了孟加拉国经济。“我们非常幸运,也非常珍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我们迎来了成长繁荣的新时机。”

“我有时都不敢想象今天的繁荣”

10多年前,巴拉普库利亚区域的农民大多以种稻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栖身在铁皮屋里,交通根基靠双脚或自行车。现在,记者走在柏油路上,道路双方商号林立,屹立的是现代气息的楼房,摩托车和小汽车穿梭其间,短短10多年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小城市。“这都是中国企业匡助竖立煤矿和电厂的硕果,我有时都不敢想象今天的繁荣。”马哈尔动情地说。

本地厨师萨义德与马哈尔有着同样的感伤,他向记者回忆道:“没建电厂之前好多居民都只能用柴油发电浇灌,不只污染严重,并且每次启动发电机都非常耗时辛苦,燃油发电费用还高。电厂建成后,不只用电省时省力,浇灌用的价钱也比柴油发电降低至少20%。我每次用手机遥控浇灌非常简洁。煤矿和电厂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体式。”

32岁的哈依兹自2001年就在煤矿工作,家在矿区四周。他敷陈本报记者:“我是子承父业,在煤矿不光学会了各项花样,还养活了一人人子人,我的3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客岁我用蓄积建好了新的砖房。”

张辉透露,“矿上手艺工人的年平均工资都在3万塔卡以上,全矿年平均工资在2万塔卡以上,已经跨越首都达卡的平均工资。到厂区门口看看一溜排开的摩托车就领略,这是煤矿和电厂给本地人带来的美妙生活。”

(本报达卡电)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6日 17 版)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