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这届欧委会主席选举为何这么难?

2019-07-03 18:11:53 暂无 阅读:1954 评论:0
这届欧委会主席选举为何这么难?

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图/视觉中国

欧盟向导人人选终出炉

据报道,7月2日,经由3天的马拉松式商洽,欧盟下届向导人人选终于出炉。欧洲理事会决意提名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担当下届欧盟..主席。

当天,欧洲理事会还选举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担当下届欧洲理事会主席,提名国际泉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担当下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提名西班牙交际大臣何塞普•博雷利•丰特列斯担当下任欧盟交际和平安政策高级代表。

2019年是欧盟机构向导人的“换届年”,跟着欧洲议会选举于5月底竣事,这一法式正式启动。多个欧盟机构向导地位有待换届,首要地位包罗欧委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洲议会议长、欧盟交际和平安政策高级代表、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等多个地位。

这些地位不光代表欧友邦际形象,更是制订要害政策、塑造欧盟走向、影响成员国生活的要害岗位,个中欧盟..主席一职尤为主要。是以,环绕这些岗位的争夺烈度可想而知。

此刻年的博弈显得尤为激烈。5月底欧洲议会选举竣事后,欧盟一向在与各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之间进行亲切磋商,就候选人名单收罗各方定见,但各方存在显着定见不合。

这导致6月20日-21日的欧盟夏日峰会上,欧洲向导人未能按期就欧盟下届向导人人选杀青一致,不得不在6月30日-7月3日再次接见,力求在人事任免上杀青和谈。然而,此次会议也比预想中难题。

以欧委会主席一职为例,最起头,默克尔一向支撑德国人韦伯接替现任欧盟..主席、同为人民党成员的容克,然而遭到马克龙等人的否决。在G20大阪峰会时代,法德英荷兰等与会的欧友邦家向导人举办漫谈,杀青了位置分派的“大阪方案”——提名欧委会现任第一副主席、荷兰前交际大臣蒂默曼斯为欧委会主席人选、韦伯出局。然而,这一方案遭到中东欧国度和中右翼阵营否决,磋商再陷僵局。

7月2日,马克龙“异想天开”地提名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打破了商洽僵局,冯德莱恩获得了欧盟28国的一致支撑,成了赢家——当然,还需获得欧洲议会的过半选票,难言尘埃落定。

这届欧委会主席选举为何这么难?

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图/视觉中国

“难产”源于欧洲政治形势发生转变

确定欧盟机构向导人人选如许棘手,首先是由选拔的潜划定决意的。尽管欧盟自视为“规制性”力量,在内部成长和国际合作中长于制订划定,但涉及自身机构向导人的选拔上却划定不明,依靠政治博弈和幕后交际。

如在欧委会主席选拔划定上,《里斯本合同》只写道,“在考虑欧洲议会的选举情形并经适当咨询后,欧洲理事会经特定多数表决,向欧洲议会提出一名..主席候选人。该候选人由议会多数成员选举为主席。” 个中,“考虑”和“适当咨询”均属于有意的模糊其辞。

2014年,欧盟机构向导人换届时,外观上欧委会主席容克是由 “领衔候选人”轨制选出来的,即由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推出的“领衔候选人”获胜。但实际上,他走上欧盟头号交椅,与他的党派、国籍、区域关系更大,而非因法式正当性。

是以,欧盟机构向导人的最终人选,其实就是欧友邦家的区域、党派好处的一种均衡,候选人的国籍、党派、区域、政策倾向,甚至性别都被摆在台面上作为衡量身分、生意筹码。

而此次欧盟机构向导人难以敲定,也恰是因为欧盟的权力构造发生了非同平常的转变,导致传统的欧洲中左、中右两大政治集体出候选人、法德力排众议做决意的模式摇动。

法德“向导”欧盟能力被减弱

政治碎片化已经从成员国的政治层面,上升到了欧洲政治层面。此后次欧洲议会选举的究竟也能看出,非左非右、民粹势力、绿党均成为弗成小觑的政治力量,中右党派和中左党派已无法以主导者自居。这对欧盟传统政治生态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配景下,欧洲人民党党团(EEP)虽留任欧洲议会最大党团,但该党团推出的“领衔候选人”——德国人韦伯想“循例”接任容克却遭遇了很大阻力。

而法德“向导”欧盟的能力也在减弱。英国走上脱欧道路后,法德轴心的力量理应增加,然后实际却更为复杂。默克尔号召力大不如前,马克龙诺言受损,两国均面临国内政治束缚。欧盟改造规划实际进展不多,同时,欧盟内部的北欧、南欧、东欧的小集体,对法德轴心及欧盟将来成长均提出了分歧层面的质疑和挑战。

就此次欧盟机构向导人人选来说,法德已经在G20大阪峰会时代杀青了位置分派的“大阪方案”,然而却没能说服欧盟其他国度接管这一方案。

而欧盟机构向导人人选的几番回转,也是欧盟诸多问题的缩影。有设法没法子已经成为欧盟常态,从应对难民危机、欧元区改造,再到比来的“碳中和”倡议受挫等,这些都预示着欧盟内行动力上存在很大问题。

正如马克龙所说,“现在的世界布满暴力和地缘政治,欧盟却依然以如许的体式行事,如许的欧盟在目前世界难有建树。”

□张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编纂 李冰冰 校对 范锦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