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牵住“牛鼻子”送把“金钥匙”

2018-06-01 10:30:34 网络整理 阅读:105 评论:0

牵住“牛鼻子”送把“金钥匙”

图片1

本报记者 赵 为通 讯 员 张 维 宋朝青

道真县贫困劳动人员参加钩藤种植技术..。 陈良波 摄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近年来,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 “主战场” 之一, 贵州省人社部门牵住就业这个 “牛鼻子”,用就业推动稳定脱贫、长久脱贫。

截至目前,贵州省累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78.02万人, 就近就业29.68万人, 输出就业47.63万人; 为贫困劳动力收集就业岗位160.87万个。 就业工作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下贯通左右协作———让信息数据成为生产力

“坡头村是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1933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1010人, 脱贫的担子不轻。” 挂职任织金县人社局副局长的贵州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干部王泽东告诉记者, 缺人力、 少资金、 贫困户就业脱贫意识不强, 是坡头村在脱贫路上的 “拦路虎”, 也是织金县扶贫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

而随着人社部门扶贫干部的到来, 这一切开始有了变化。 “大多数留村人员因为年老、体弱、多病、残疾、 特殊情况等不能外出务工,解决就业问题就要另辟蹊径。”经过走访调查和多方沟通, 王泽东为坡头村制定了一套牛养殖和乡村旅游观光结合的脱贫方案。

经沟通协调, 上百万元财政资金到位。坡头村有45户贫困户分到了115头牛, 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开始接受人社部门组织的牛养殖等技能..; 村里建起了民族文化广场等乡村旅游观光设施, 村民就地实现了就业,贫困的面貌开始改观。

类似坡头村的情景正在贵州省许多贫困山居村寨出现。 这其中人社部门建立的一套上下联动的就业扶贫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