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牵住“牛鼻子”送把“金钥匙”(3)

2018-06-01 10:30:34 网络整理 阅读:105 评论:0

据统计,, 截至目前, 贵州省共收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160.87万个, 开展就业推荐服务294万人次。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无论家乡或远方———总有一方能实现就业理想

“这些马尾绣作品都是由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制作的。”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工作人员介绍,一件制作精美的马尾绣,可以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产品远销海外, “贫困人员和本地公司签订了代加工协议,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脱贫。”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家庭负担重,外出就业比较困难。”黔南州人社局副局长孟光晔告诉记者,黔南州在省里的统一部署下,发展乡镇就业扶贫车间、村社代工点、易地搬迁安置点集中就业等就业新形态,解开了这一症结, “现在全省各地特别是民族地区,都在探索发展民族特色的苗绣、蜡染、银饰、竹编、手工针织等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新形式,让贫困人员能够就近、就地就业脱贫。”

为依托当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贵州省人社部门主动对接当地工、农业各类园区,各类在建设项目,围绕当地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想方设法让贫困劳动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在激活就业脱贫内生动力的同时,贵州省人社部门还打出了一套内外结合的脱贫“组合拳”。

“我要在这里好好学习经验技术,特别是经营管理知识,将来回家乡开一家养生公司。”说这话的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旧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泽辉。2017年2月,在天柱县人社局和杭州市余杭区人社局联合举办的 “春风行动”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上,宋泽辉被推荐前往余杭区一家家政公司工作。“在那里,我学到了适合我的脱贫好法子。一个人找对了路子,自然就有了信心。”宋泽辉说。

通过主动对接、签订劳务合作协议、辅之以政策鼓励引导等方式,贵州省建立了以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为依托,以省内就业结对帮扶为补充的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渠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