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厦门大学“马新班”:心中有信仰,课堂有理想

2018-06-03 07:58:25 网络整理 阅读:77 评论:0

“我不允许自己不优秀,所以我就报了‘马新班’。”

“我想要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于是我加入了‘马新班’。”

“我们每个人都在‘马新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

……

“马新班”正成为厦门大学一群“95后”青年学生最热衷追捧的对象。

“马新班”是什么?“马新班”为什么如此有魅力?近日,人民网记者探访厦门大学发现,由该校新闻传播学院首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即大家口中的“马新班”,自觉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一一..新闻舆论思想武装头脑,生动推动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开花。

“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表示,厦门大学有着悠久的爱国革命传统,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将持之以恒抓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工作,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加响亮。

以此为方向,“马新班”持续探索理论学习新方式,经过一年的实践,正逐渐成为创新培养优秀新闻舆论人才的阵地。

视频:厦门大学“马新班”的探索与创新

“马新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

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

夜幕降临,背山面海、风景绝佳的厦门大学,迎来她独有的美丽夜色。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学生、“马新班”二期学员马晓萍、赵峥此刻没有闲暇感受宁静,这一晚,他们要共同面对一场特殊的辩论会。

这场辩论会,是围绕当天下午“马新班”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而开展的。

厦门大学“马新班”:心中有信仰,课堂有理想

闽东日报社原总编辑王绍据现身厦门大学,给“马新班”开讲座

这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比较不一样,闽东日报社原总编辑王绍据现身课堂,给大家带来讲座《新闻传播对社会现实推动的感悟》,分享他心系扶贫、锲而不舍的切身经历。1984年5月15日,王绍据徒步46华里,深入老区基点村、畲族聚居村——福建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亲眼目睹这里群众食不果腹、衣难蔽体、住屋破烂的艰难困境,于是彻夜难眠采写了一篇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情况调查。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王绍据的来信,并配发题为《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点燃了扶贫的星星之火。作为新闻记者,王绍据发挥“社会活动家”作用的同时,坚持为扶贫的实践而努力,退休后仍为扶贫事业作奉献,不仅出书《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全面总结赤溪村从“输血”“换血”到“造血”3个历程的7个经验,还用40多万字写成《滴水·筑梦》,详尽叙说扶贫的“宁德模式”。

相关文章